推荐阅读:
纺·谈│韩谷静副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906.htm
纺·谈│胡峰副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758.htm
纺·谈│彭涛副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652.htm
纺·谈│张如全、张明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非织造材料与工程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546.htm
纺·谈│刘仰硕博士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463.htm
纺·谈│左丹英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388.htm
纺·谈│张尚勇、蔡光明、柯薇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纺织工程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303.htm
纺·谈│肖丽副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210.htm
纺·谈│陶辉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与服饰设计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167.htm
纺·谈│段丁强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136.htm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截止目前,我校共1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日前,宣传部、教务处组织大学生通讯社学生记者对这些专业负责人就专业建设总体情况、人才培养、建设举措及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等问题进行了系列访谈。《纺·谈》栏目本期推出环境工程专业负责人夏东升教授、潘飞教授专访。

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记者:请谈谈对于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体会和感悟。
答:环境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不仅是对我们现阶段工作的极大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的一种鞭策。环境工程专业在学校地大力支持下申报并获批,体现了学校对学院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当然也离不开下所有专业师生的辛勤努力。我们将进一步结合学校中心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教学副院长、系主任、教指委委员等多个层面的培训会,力争将环境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工作办好办实,并早日实现新的突破。

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实习
记者:请谈谈本专业的历史沿革、专业定位、师资队伍和特色优势。
答:环境工程在1999年开始招生,于2012年成为湖北省一级特色学科,2013年入选湖北省普通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2019年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专业秉持以一流专业标准为参照,强化专业特色,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和建设水平;通过深度推进专业认证工作,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充分发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综合改革,全面提高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教师中博士比例占比极高,且大多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专业课程多次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环境工程专业注重产教结合,围绕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战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备水、大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环境污染控制规划、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科研设计单位、工矿企业、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和研究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团队开展水质调查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适应国家的一些发展战略,产教结合方面的一些相应的措施和做法。
答:首先,我们始终坚持打造一流课程,建设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结合的“三步走”模式,从面授网课到实地教学,紧密结合优质产业教学基地,全方位提供一流的教学服务平台,让学生学有所依、疑有所解;其次,我们高度重视专业内涵,设立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方向理念,致在完善优化专业旧体系。为了适应国家课程改革,我们增设了一些优质课程,如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校级一流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环境化学》等等,与产业结合推动实习实践,大力推动课堂教育革新。此外,我们还着重培养学生“从课上走到课下,从书本走向实际”的能力,切实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譬如绿色环保协会的同学们每年暑假社会实践都会实地走访产业地,并开展水质专业检测,引导学生发挥环境工程专业优势、宣传环保理念、参与学术研究、开展调研实践活动。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产业基地的合作交流,大力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建设好国家级一流专业打好基础。

学生赴污水处理企业实习实践
记者:能谈谈下一步本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吗?
答:下一步,我们将遵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律,以纺织行业为依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建设国内一流环境保护行业人才特色培养基地。再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一批能够体现环保产业发展和环保技术前沿的“金课”,培养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不断完善产教协同育人机制,聚集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区域绿色生态发展和环境行业需求提供人才支撑。
下一步的主要举措如下:
(1)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通过课堂主渠道开展“两山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发挥“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功能,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国家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与敢于担当的精神。
(2)以新工科及卓越计划2.0为抓手,加快新工科建设。发挥我校行业背景优势,强化环境保护的纺织实践特色,加强产教融合,创新工程教育教学组织模式,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建设课程组,推进学科融合和专业交叉,培养服务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3)全面推进工程教育先进理念: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推广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打造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等金课。推进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工程人才。
(4)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引入社会力量(特别是人才受益方)合作育人、提升就业率。在先进环保企业和产业集群地建设一批环境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新需求来牵引人才培养改革。
(5)强化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学院“三创”中心建设:选派青年教师前往相关企业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同时鼓励教师前往国外学习交流。引入创意、创新和创业导师,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创新平台,组织创新大赛,实现学生全覆盖。
(6)强化保障:严格执行国家各类工程教育质量标准,探索构建本专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新体系。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记者:对本专业学生的寄语。
答:选择环境工程专业的同学是很有眼光的。同时我们学院具有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先进实训技术装备、先进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了真题真做、将实践与理论真正结合起来,希望拥有这么好机会的你们,做一个具有专业内涵的“环境人”,进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