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纺·谈│胡峰副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通讯员:大通社记者吴筱鸥 宋婷 王宏池来源:宣传部 教务处 机械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21-05-07审稿:admin

推荐阅读:

纺·谈│彭涛副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652.htm

纺·谈│张如全、张明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非织造材料与工程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546.htm

纺·谈│刘仰硕博士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463.htm

纺·谈│左丹英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388.htm

纺·谈│张尚勇、蔡光明、柯薇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纺织工程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303.htm

纺·谈│肖丽副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210.htm

纺·谈│陶辉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与服饰设计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167.htm

纺·谈│段丁强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136.htm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截止目前,我校共1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日前,宣传部、教务处组织大学生通讯社学生记者对这些专业负责人就专业建设总体情况、人才培养、建设举措及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等问题进行了系列访谈。《纺·谈》栏目本期推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建设负责人、机械电子系主任胡峰副教授专访。

学生团队项目“挑战杯”答辩会

记者您谈谈本专业的历史沿革、专业定位、师资队伍和特色优势

胡峰本专业1978年以纺织机械专业开始招生,1994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1999年更名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建立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2010年授予国家特色专业,2011年加入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9年获批湖北省一流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并通过工程认证。

我们的专业定位为坚持立德树人,以服务“制造强国、纺织强国”为目标,按照“支撑纺织、多方融合”思路,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机械设计、制造、控制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且具备较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能够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师资队伍方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有50多人,现有全职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8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人,“纺织之光”教学名师2人,共6人次获得省“先进工作者”、省“五四青年奖章”、“荆楚好老师”、“纺织之光”教师奖、“桑麻”奖等称号和奖励。

我们的特色优势是:立足纺织装备,服务纺织产业需求。在培养体系中融入与纺织装备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同时使其理解纺织装备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的服务纺织产业。注重人文素养,践行立德树人宗旨。始于2006年的“铁人班”已形成一套培养学生“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身体、铁的意本”的机制,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创新开展纺织文化通识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融合产业科研,夯实工程实践能力。依托省重点实验室、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将科研课题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相融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实践

记者请您介绍下目前本专业人才培养成效。

胡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导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重点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优化教学监督管理体制。具体措施:(1)面向用人单位、校友、教师和应届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以调查结果为依据,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2)对标工程认证12条毕业要求,每门课程制定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依据课程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按纲施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通过课堂验测和作业等手段开展学生能力形成性评价,对学习困难学生及时帮扶。(4)加强专业题库、网络资源和实验室建设,对教学质量提升奠定物质基础。(5)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大学生竞赛。每年组织200多人次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上百人次参加大学生竞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学院成立督导组对课程质量和课堂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近3年,6名同学获得“纺织之光”奖学金;在“互联网+”、“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和“先进成图”等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27项,省级奖41项。18级饶灿灿等同学参与雷神山医院建设,在抗疫志愿服务中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培养质量得到用人企业高度认可。毕业5年的校友中担任中级技术职务人数占比70%担任高级技术职务人数占比8%担任中层管理岗位人数占比20%。部分校友已经成为经纬纺机、华为等企业高层领导和骨干力量。也有较多校友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知名教授和专家,毕业生岗位竞争能力较强。

此外,我们还有一批淡薄名利,追求信仰,选择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的优秀校友。16级毕业生梅劲松,扎根湖北省红安县永佳河镇从事精准扶贫工作,为实现全面小康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赴企业实习实践

记者能谈谈下一步本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吗?

胡峰: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围绕一流专业的建设目标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培养目标,以服务纺织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为使命,着力深化机械专业综合改革,优化机械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推进机械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纺织机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具体举措有:

一、落实思政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将从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两个方面做好思政教育。通过纺织文化教育、工程训练、专业概论和专家讲座等专业教学环节开展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特别是要让学生理解纺织机械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纺织机械的兴趣,树立学生家国情怀。以专业课程思政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环保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做好表率。

二、对标专业认证,加强课程建设。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机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高阶性、挑战性和创新度。加大资金投入,丰富和完善课程资源(试题库、教学视频和教材)和实验实践条件,三年内打造3-4门金课,开发2-3门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资源,出版5-8部教材。

三、面向新工科,坚持协同育人。面向经济发展需求,布局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制等方向的课程体系,逐步开设Android、Python、Web Service、CAD/CAE和MES(生产管理系统)等课程,提高人才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符合度。根据企业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完善协同培养机制,扩大协同育人范围,加强产教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纺织产业变革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四、强化课外实践环节,提升创新加大投入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通过老师指导与学生帮带相结合,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机械创新大赛、挑战杯、工程综合训练大赛等大学生竞赛,实现“研教互哺,赛创互通”,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与国内外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战略,创新工程教育教学模式,完善学生校外学习的管理制度,通过海外游学、联合培养、参加学术会议等多种方式,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水平。

课程实践

记者:对本专业学生的寄语。

胡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机械制造业的创新升级已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提升中国机械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打破国外核心技术垄断,提高高端装配自给率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同学们时刻牢记“崇真尚美”的校训,在学习中敢于刨坑问底,敢于坚持自己想法,小心细致求证,追求学术真理。努力培养自身人文素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思想和行为上追求真善美。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