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纺·谈│2020年度科研标兵王滨: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通讯员:大通社记者吴筱鸥 移雪珍来源:宣传部 科技处 阅读:发布时间:2021-07-09审稿:admin

推荐阅读:

纺·谈│2020年度科研标兵殷先泽:科研过程中每个环节必须严谨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8393.htm

纺·谈│2020年度科研标兵毕曙光:把国家、企业的需求转化成基础研究、再进行课题设计,是我坚持的方向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8525.htm

纺·谈│2020年度科研标兵陈佳: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8394.htm

纺·谈│2020年度科研标兵刘延波:深耕静电纺丝技术研究14年 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8527.htm

纺·谈│2020年度科研标兵段丁强:用经济学知识来解决社会问题 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8610.htm

纺·谈│2020年度科研标兵李东亚:技术、工程和人才培养相结合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8611.htm

今年5月,学校召开科技创新大会,隆重表彰2020年度科研标兵和2021年度科学技术奖励项目获奖人员。近期,宣传部、科技处组织大学生通讯社学生记者,对科研标兵就其学术经历、研究领域、科研成果及下一步研究规划等问题进行了系列访谈。《纺·谈》栏目本期推出前沿探索标兵、经济学院王滨教授专访。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提出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请结合高校实际谈谈您的理解

王滨:在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创新被放在第一位。从科技角度或是经济学角度来审视,机制创新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经济体的迅速发展。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前提是人才的培养,而大学正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着力:第一是通过课程来进行知识的传递;第二是将学校作为基础研究的基地,国外多年的发展正是如此,科研院校是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保证。深厚的技术研究和学科交叉发展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学校是最容易发生学科交叉的场所,我们可以借助空间优势和资源优势,老师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很快地开展各种合作。

记者:谈谈您从大学时期到现在的学术经历吗?

王滨: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我的导师崇尚学术自由的学术理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我的导师是从事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向的,而我对金融学抱有很大的兴趣,我的硕士和博士论文均以金融为方向。

纺大时,学校的经济系只有国际贸易专业。于是,我就开始思考如何将所学与国际贸易专业合理且有效的结合。后来,我发现其实金融和国际贸易是一个非常好的综合体。虽然国内的资金流动规律和国际市场的资金流动规律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找到国际贸易和金融联系在一起的关键点进行深挖。申报国家课题时,我便开始思考如何将研究内容与国家大政方针相契合。2010年,我国刚刚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当时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我已经开始关注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促使我从空间视角考察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此后,基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的影响的视角,我拟定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并在2014年成功获得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立项。往后的时间里,我在经济学院成功组建团队,与我的团队在这方面做了相关的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取得了一些成果。

记者:请问您是如何组建科研团队并发挥团队科研优势的?

王滨:团队是一个平台,一个研究性的平台。助团队平台,可以发展出自己的特点,也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优势。我们的研究团队是以国家课题为依托,充分利用学校、学院优势,在不断的壮大,同时又在成长中不断自我完善。

记者:在科研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突破瓶颈、克服困难的呢?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王滨: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寻找科研创新的方向。比如,当时寻找新型城镇化和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因为前期我做过一些空间经济学研究。如前面提到的保罗·克鲁格曼,他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空间特征,我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实证分析也发现,中国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东强西弱特征。于是,从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相似性,我找到了一个新的研究切入点。

记者:请问您承担了哪些课程?教研过程中您是如何指导学生的?您培养的学生取得了那些成就,获得了哪些成长?

王滨:我培养的学生中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对于本科生的教学,老师经常是在上完课之后就离开了,和同学私下的交流很少。我在读书的时候,习惯在老师讲完课之后就主动去问问题,争取可以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沟通。所以后来我当老师时,就经常鼓励学生多和老师交流。每学期第一次上课时会把我的联系方式交给他们,当他们问我问题时,我会尽可能及时回答,如果当天太忙,隔天我也会尽快回应,努力给他们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

我认为对本科而言学会思考和创新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我给他们尽量大的空间,摒弃标准答案对他们的束缚;每次考试出题目,也是以能激发他们的思维为目的,帮助他们用课程中所学到的东西去训练学术思维,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对和错此时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所有的结论都是基于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在网上通过“百度”或者“夸克”等软件搜出来的,搜出来的也许很完美,但那是别人的东西。

对于研究生,我希望他们除了上课还要尽可能多的参加学术活动,通过学术活动和专业老师进行探讨。同时,保证和研究生每周见一次面,和他们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因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有些许的不同,本科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而研究生则是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学会把知识应用于实践

个人简介:

王滨,男,1975年3月出生,湖北武汉人,教授,硕士生导师,阳光学者特聘教授。

200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6年在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任教以来,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了包括《金融学原理》、《国际投资学》、《企业并购与重组》等十余门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十余人,指导学生多次获得湖北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和校级优秀毕业论文,2020年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

多年来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金融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教育厅人文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1项,教研项目3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等项目十余项;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城市问题》等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2021年获得学校科技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前沿探索标兵”称号。

编辑:郑婷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