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纺·谈│陶辉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与服饰设计

通讯员:大通社记者朱佳欣 李向往 宋萌来源:宣传部 教务处 服装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21-03-25审稿:admin

推荐阅读:

纺·谈│段丁强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https://news.wtu.edu.cn/info/1002/27136.htm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截止目前,我校共1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日前,宣传部、教务处组织大学生通讯社学生记者对这些专业负责人就专业建设总体情况、人才培养、建设举措及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等问题进行了系列访谈。《纺·谈》栏目本期推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负责人、服装学院院长陶辉教授专访。

陶辉教授在《尚美中国》思政公选课上谈汉服之美与文化自信

者:请您谈谈本专业的历史沿革、专业定位、师资队伍和特色优势。

陶辉:学校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办于1987年,2007年获国家特色专业,2008年获湖北省品牌专业,2010年获省级教学团队和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人才培养计划,2014年获国家精品课程,2018年《完美着装》获国家精品在线课程认定。2013年至2018年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至2018年连续18年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举办的“新人奖”大赛全国服装院校排行榜综合积分榜名列第一。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据服装产业发展需求及学校办学定位,培养掌握服装设计及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服装设计、技术与营销等服装专业领域创新实践能力,具有较宽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职业精神、较高的人文素养与艺术修养的“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依托学校纺织特色学科,立足国家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以国家与省部级实践基地为平台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培养。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与服装产业发展同步,以服装结构设计为基础,培养设计与品牌策划能力,形成了基于协同育人的多学科交叉,重创意、懂技术、会应用、明市场的人才培养特色。

黄李勇老师带领学生团队参与时装发布会

者:请您谈谈目前本专业建设的具体举措,包括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新工科建设、一流课程建设、课堂革命、实习实训、学科竞赛等。

陶辉:主要举措有:一、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发展,充分发挥省部级科研平台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新内容与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与毕业设计平台。二、课程嵌入“产业链”,优化了本专业课程体系,以《完美着装》和《荆楚纺织非遗》等人文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服装创意设计》等课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以《服装结构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成衣设计》等课程强化学生的市场意识,构建了服装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课程体系。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了从服装产业认知,到校内实践、国内外赛事的实践,及毕业综合实践训练的“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了科教、校企、校政协同育人机制,为学生提供完整系统的实践训练。四、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一流本科教学环境,强化教学基础组织与教学团队建设,持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共享课程、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和国际化课程建设,全方位打造国家一流本科教学环境。五、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与设计大赛等进行实践创新训练,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结合教师工作室,以项目驱动、成果导向育人

学生毕业作品

者:请您介绍下目前本专业人才培养成效。

陶辉:关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成效,在就业情况方面,学校有委托Mycos第三方对本校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本专业培养与服装行业需求的对接效果良好毕业生薪资水平比非211高校平均水平高与211高校差距很小,就业现状满意度与职业期待吻合度良好。外部评价结果表明,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明显高于本校平均水平。同时,本专业受到国内教育界认同,多次被媒体报道,培养的毕业生中多人荣获中国十佳服装设计设计师称号

学生参与黄皆明老师项目组讨论北京2022年冬奥制服装备视觉外观设计作品方案

记者:本专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产教结合方面的情况和相应特色做法

陶辉:结合武汉纺织大学理、工、文、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本专业将大服装下的不同学科融合,构建了基于协同育人的多学科交叉服装产业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科技、文化与艺术在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学科融合,解决服装行业对复合型设计管理人才的需求,适应中国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服装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进入个性化与智能化升级过程中对服装人才的需要。通过健全科教校政校企与国际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原则注重科研育人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培养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服装专业人才目前本专业已形成服装结构设计、校级立体裁剪、成衣设计、服装品牌策划等省级、校级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积极为地方产业和服装行业贡献纺大智慧与力量。

中日合作办学项目:中日双方教师在评价学生设计作品

记者:您能谈谈下一步本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吗

陶辉:我们下一步的主要思路是围绕本专业定位主动适应服装产业发展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完善教育保障与质量评价机制积极探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新课程体系,提高学业挑战度,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举措有:一、加强专业思政,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科学合理设计思政教育内容。强化专业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礼仪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加大交叉学科课程建设,强化混合式教学,提高本专业学业挑战度,把专业课变成有深度难度挑战度的一流课三、强化实践平台建设,通过中央共建项目,建成服装虚拟仿真室实验室,加大科研平台向本科生开放力度注重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通过俱乐部、举办赛事等形式,与企业或政府共同开展新锐设计师品牌孵化以及新媒体营销推广项目,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四、进一步完善科教校政校企与国际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与企业、地方政府及行业协会合作,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完善与国外高校学分互认制度,通过中日、中英等国际合作办学、暑期海外游学等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服装设计人才。五、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加强在校生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和教师对学生学业学习评价。注重用人单位对培养方案的评价以及毕业生对培养质量与课程体系的评价

编辑:徐喆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