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首届网评大赛作品选登⑫】曾玉竹:谨防“金课”变“水课”,上好这堂行走的思政课

通讯员:曾玉竹来源:经济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24-08-24审稿:刘园美

编者按:5月,“网”聚纺大正能量,“评”出思想新风尚——武汉纺织大学首届网评大赛启动,面向师生、校友,征集“文字类、视评类、图画类”等三大类网络作品和“纺大好故事”类作品,这是纺大拓展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做强网评工作的有益尝试。通过以赛为媒,让评论更具创意与深度,用“评”展特色、用“论”传美誉,全面提升师生网络文明素养,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美好纺大”凝心聚力。作品持续征集中,欢迎师生校友积极投稿,投稿邮箱920291886@qq.com。


车间一线、乡野田间、基层社区......正值暑假,各大高校实践团队整装出征,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最佳机会,也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如何扎根中国大地开展社会实践,上好这堂行走的思政大课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过程中确存在把社会实践变成“打卡实践”“观光实践”,甚至“口头实践”的现象。部分实践团队不仅存在内容不实的导向,以“到此一游”拍照式实践、“走马观花”半天式实践、“纸上谈兵”理论型实践取代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的沉浸式、体验式、专业化实践;更存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一锤子实践”,项目缺乏连续性和持久性。此外,在实践成效、实践成果上也存在“过度包装”,重材料报送、宣传报道搞噱头,轻问题解决、学生收获少成长的倾向。谨防思政“金课”变成造假“水课”,还是要回归服务社会发展、助力学生成长的初衷,以学生受益作为第一核心标准。

社会实践既要立足于国情民情有大情怀,又要服务于学生发展有小进步,将“小我”实践融入“大我”发展,实现新时代青年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双向奔赴。在实践内容设计上,强调与学科专业相融合,以专业提升“小切口”展开社会发展“大纵深”,让学生学有所得、行有所获;在实践形式选取上强调多元性与时代性,积极适应新时代青年学生的需求和偏好,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实践团队建设上努力整合大思政力量,形成包含团学队伍、专业老师、职能部门在内的育人合力,扮演好社会实践“领航员”“服务员”“后勤队”的角色,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社会实践保驾护航。

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程,来不得半点“假”,也掺不得丁点“水”,要让青年融于实践,让实践回归社会,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无限光彩。

作者简介:曾玉竹,武汉纺织大学材料学院辅导员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