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经纬”织就评论网,“好评”传递纺大音——武汉纺织大学第二届“经纬好评”校园网络评论大赛启动,面向全体师生、校友和社会人士征集“网评作品、创意评论”等两类网络作品。这是学校深耕网络文化建设、提升网评传播力的进阶探索,通过赛事搭建思想交流平台,让评论既有锐度又含温度,用“评”绘就发展画卷,用“论”彰显纺大精神。大赛将进一步厚植师生网络文明素养,凝聚起建设“美好纺大”的磅礴力量。作品征集火热进行中,诚邀师生、校友及社会人士共书精彩,投稿邮箱3345132517@qq.com。
近几年,LABUBU、哪吒等带着“丑萌劲儿”的IP形象格外受年轻人欢迎,一跃成为现象级文化符号。LABUBU凭借“龇牙大眼萌”的独特形象频繁露面,一只原价仅数百元的薄荷色LABUBU玩偶在拍卖会上甚至拍出108万元人民币的高价 ,被戏称为“年轻人的茅台”。而网友将LABUBU与《驯龙高手》里的“无牙仔”、哪吒、史迪仔放在一起的对比图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它们虽神态各异,却都有着相似的“丑萌”感,令人惊叹。
这些设计夸张,带点“丑”与粗粝感却又透着奇妙萌态的形象,迅速抓住了年轻人的目光。它们的走红绝非偶然,而是精准回应了当代青年的心理需求,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搭子”,给予独特的情感代偿。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鹅子球在毕业设计中打造的IP角色“Easy猫”,有着荧光绿毛发和脸颊腮红,腮红象征轻松自在,绿色寓意自然与希望,借这一丑萌形象提醒大家“Take it easy”,放下焦虑。在毕业展上,超大的“Easy猫”通过托腮、盖被等夸张动作展现无语、生气、焦虑等情绪,与观众互动,而鹅子球也通过工作日售卖周边、周末休息打游戏的行为,传达“劳逸结合”的生活态度,这正是年轻人所需要的。
这股“丑萌”潮流的兴起,背后是当代年轻人对传统精致完美审美的反叛。在社交媒体上,千篇一律的“网红脸”和高度滤镜化的精致形象引发了年轻人的审美疲劳。豆瓣“丑东西保护协会”小组近25万人高呼“丑东西也值得被爱”,他们认为那些“不那么完美”的“丑”与“怪”,因真实、多样,更能赢得喜爱与共鸣。中国美术学院的鹅子球就更偏爱“不那么完美”的IP形象,他觉得“丑”挑战了标准化审美,承载着“不要再拿完美压人,我们不需要”的态度 ,有棱角、有反差的“怪物”反而更亲切、真实。
在这股审美潮流中,“丑萌怪物”打破了迪士尼、三丽鸥式“圆润甜美”的传统形象。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徐慎鸿的作品《绸缪之茧》充满“丑萌怪”风格,三眼小人、四脚女孩等荒诞形象是她独特的视觉语言。她认为成长于规则与竞争并存的环境,会让人产生“想跳出框架”的冲动 ,“丑萌”与“抽象”正是这种情绪的出口,也是对“不完美自我”的正视与表达。自媒体博主小和也指出,年轻人对“完美人设”感到倦怠,职场要“卷”,社交要“端”,连发朋友圈都在维持人设,而像LABUBU、哪吒这样“不守规矩”的角色,释放出可以真实做自己的可能性。
“丑萌”不仅是一种审美,更是年轻人表达态度的方式,其内核是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中央美院壁画系毕业生王金玉的毕业作品《蜉蝣见青天》,以奇幻风格构建神秘“游乐场”,借鉴荷兰画家博斯对人性欲望与精神约束的描绘,用蛙人、长舌鹿等怪诞形象象征迷失、虚伪与异化等社会问题 ,引发观者对现实的深层思考。小和的抽象MV也并非随意搞怪,在对歌曲《背对背拥抱》的二创中,她用看似“离谱”的剧情,将悲伤歌词转为释怀与轻松,传递出轻盈而积极的情绪价值。
从“丑萌”IP的爆火中,我们看到当代年轻人不再被传统审美束缚,勇于追求真实、独特的自我表达。他们用对“丑萌”的喜爱,打破常规,为文化创意领域注入新活力。这一现象也启示我们,在多元化的时代,应尊重每一种真实的表达,包容不同的审美观念,让文化在创新与碰撞中不断发展,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而这也正是当代青年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定义潮流,塑造未来。
作者简介:周扬轩,机械学院自动化12304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