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起步,笃行科研,实现华丽转身。钻坚研微纤维分形,学养深厚春风化雨,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她,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她,以一个学术科研人的素养提升自己,不断进取追求进步;她,以自身的人生阅历耐心教导学生,始终坚持育人为本,使教学与科研比翼,育人与管理并肩。

管理起步,业精于勤的行政标杆
郑仟老师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她博士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武汉纺织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实验室管理科主任科员,她思维缜密,作风扎实,与人为善,很快独当一面。梳理了全校实验室基本信息,规范实验室管理,编制了《武汉纺织大学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统计了全校4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建立校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推动了学校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实现仪器共享,为学校教职工开展实验提供更好的平台。
由于工作出色,不久她调任研究生处培养科主任科员。在新的岗位上,她很快进入角色,推动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工作;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建立清晰的研究生培养流程图;开展了研究生创新基金、研究生工作站的申报管理工作,并持续跟踪项目进展;指导研究生管理系统中的培养环节修订和完善。
鉴于郑仟表现突出,于2014年5月至2015年10被借调至省学位办,协助工作时间达17个月之久,期间主要负责湖北省学位授予信息报送备案、论文抽检等工作。在岗期间,郑仟政治立场坚定,业务工作熟悉较快,工作认真负责,勤奋踏实,待人诚恳,团结合作,各方面表现优异,深受高校同志们的认可与赞扬,省学位办对郑仟同志的工作给与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科研创新,把冷板凳坐热的科研榜样
无论在哪个岗位,郑仟总能心静如水,不问西东,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坚守初心,潜心理论研究,通过不懈努力,从行政转岗到教学,全身心专注立德树人,执着科研创新。
她专注自身专业所长,结合学校纺织特色,聚焦短板,另辟蹊径,将纤维科学、流体力学、分形理论与数学物理方法结合,坚持不懈开展学术创新,甘坐冷板凳,砥志研思,深耕纤维材料中的分形规律。
在省学位办借调期间,即使在管理岗位,郑仟依旧坚持学术研究,克服工作压力,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这个项目的获批,既是对她学术能力的肯定,也为她后续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开阔学术视野,了解国际前沿,围绕学校强势学科,苦觅专业交叉融合,她积极申报国家公派访学项目,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范金土教授团队深造。在为期一年的访学期间,她潜心钻研纤维材料领域的前沿技术,与范金土教授合作发表4篇高水平SCI论文,获得范金土教授及其团队的一致好评。学成回国后,她更加努力钻研,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同领域专家学者保持密切联系和学术交流,助力专业知识的提高和认识。她,以一个科研人员的科学素养严格要求自己,奋发进取,追求卓越,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并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如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Physics of Fluids、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Langmuir、Fractals等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分形多孔介质输运物理》,科学出版社,2014;《多孔介质气体输运与模拟》,中国纺织出版社,2023)。荣获“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学养深厚,立德树人的教师楷模
郑仟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身体力行,将她严谨的学术思维传递给学生,以她优秀的教师素养培养学生,先后荣获武汉纺织大学“最美教师”、湖北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
在教学工作中,她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她善于启发学生思维,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她的课堂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深受学生喜爱,多次在学校教学竞赛中获奖。
在指导学生方面,她倾注了大量心血。她坚持每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和硕士研究生科研工作,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曾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优秀毕业论文,指导研究生人均发表JCR一区学术论文1-2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她利用给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带领学生首次获得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实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她还指导学生荣获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
在学生心目中,郑老师既是严师,又是慈母。毕业生尹作壮回忆说:“郑老师待人温和、待事严格。从论文选题到最终定稿,每篇论文她都是逐字逐句修改,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前后修改了20多遍。”学生杨淮则难以忘记在他探亲回家突发疾病时,郑老师毫不犹豫地表示:“只要能得到及时救治,任何费用由她来支付。”他真挚地说“平日里无论是学习上,还是日常生活中,郑老师对我们的关怀无微不至。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在我的身后,有着强大的力量支撑——体贴入微、机智果断的导师团队,永远将学生安危放在首位的学院领导!”
无私奉献,卓有成效的管理能手
无论郑仟的教学科研行政工作多么繁重,对于学校事务,她绝对服从安排,努力平衡教学、科研和行政事务,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奋力拼搏、追求卓越。
她积极参与学校申博工作,负责学校层面支撑平台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参与编制《申博核心数据材料汇编》和《申请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状态数据分析》。她积极组织应用统计专硕点的申报并成功获批,组织数学硕士点的合格评估并顺利通过,助推学院人才培养层次迈上新台阶。她积极组织学院学术生态建设,谋划学术讲座和本科生学术论坛等活动,提高在校生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日后工作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她积极参加校友会筹备和就业指导等工作,主动联系校友,为学院提供相关素材。她长期担任学生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结对共促成长,倾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指导,为他们排忧解惑。她作为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锐意创新,团队活力十足、极富凝聚力、具有较强协作能力,团队在科研和教学层面均取得丰硕成果,荣获武汉纺织大学“团队建设标兵”。
在新冠肺炎肆虐的2020年,她于假期返乡探亲在老家过年,尽管家里有三位老人和两个孩子需要照顾,但是身为党员的她义无反顾加入了老家松滋抗击新冠肺炎第一线,坚守村二组卡口抗击疫情,构筑起坚固生命防线,并积极向社会和学校捐款,贡献自己的爱心。待老家疫情缓解,解封之初她毅然携家人返回武汉,积极下沉到祥和雅居社区党组织,充分借助业余时间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践行党的“初心”,参与到各项党员活动。

个人简介:郑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纺织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湖北师德先进个人获得者。担任湖北省和武汉数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和武汉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湖北省渗流力学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纺织大学学报编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7项,参与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0余项,在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Physics of Fluids、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30余篇。 出版《分形多孔介质输运物理》等教材专著4部。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