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者

苏工兵:务实求真 醉心科研

通讯员:乔琳 周君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阅读:发布时间:2013-06-14审稿:

采访机械学院副教授苏工兵老师时,正好在苏老师去咸宁的工厂进行技术指导之前。苏老师近几年一直在进行国家科技计划的研究,并申请了相关专利,所以要经常到合作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和了解生产状况,江苏、湖北、江西、湖南、四川……这些地方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不骄不躁找准自我定位干实事

从2008年起,苏工兵老师就开始进行农业机械、“苎麻”方面的科研,尤其是苎麻剥麻、打麻、脱胶一体化设备的研制开发。

自古以来,苎麻就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我国的苎麻产量占全世界的90%;80%的苎麻产品出口,占世界苎麻纺织品贸易额的60%以上,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而苎麻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苎麻的剥麻、打麻、分离和挤胶,却一直是的“瓶颈”。

尽管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苎麻剥制加工机械的研制与推广工作,但直至1980年,我国农科院麻科所研制的第一代苎麻动力剥麻机,才初步解决了苎麻剥麻难的问题。1980年后伴随着全国的苎麻热,我国的苎麻动力剥麻机的研制开发发展迅速,但由于已有的小型剥麻设备大都存在着麻壳麻骨残留多,麻纤维损伤大等缺陷、麻纺厂对机剥麻的压价收购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使用剥麻机收获的面积不足5%,而手工剥麻又存在着不能及时收割剥制,剥制后纤维品质不均一等问题而影响纤维品质提高和下季苎麻产量,所有这些都不适于苎麻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

这些困难都是苏老师在研究中需要面对的阻力。同时,他也认识到,苎麻初加工必须实现工业化发展道路。面对严峻的局势,他的团队主持完成了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在开展苎麻种植加工及清洁生产技术、苎麻收麻剥麻技术与设备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长期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这为剥麻打麻挤胶一体化技术与设备研制埋下了坚实基础。

苎麻剥麻、打麻、脱胶一体化设备正是基于苎麻初加工工业化发展方式研制开发的。而这项被湖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与苏工兵老师找准定位、积极地将理论付诸实践密不可分。

专注工作科研教学忙碌从不悔

“机械比较复杂,很容易出错。我空闲的时候,经常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来的知识大胆设想,创造新的机械。”苏老师表示,机械的创新有时候就是将已有的机械进行重组,所以要对相关的各种机械认真了解,还要勤于设想。 “

工作的改进就是不断的处理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苏老师说。为此,他平常几乎没有休闲的时间。“我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看书、报项目、写申报书、查资料、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是苏老师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安排。

除了科研之外,苏老师还有自己的教学,要备课和学习。他给本科生带三门课,课时工作量达460课时,同时,他还带着研究生。据工程中心的张主任介绍,苏老师在教学和研究上的任务都很重,但他从不因为研究上的事而对教学敷衍了事,他总是详尽备课,撰写教案,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因此,也受到学生的好评。

机械系统动力学纺织分析的研究生郭同学在说到苏老师时,话语里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他的眼中,苏老师更像是一位家长,生活上的事他能亲自过问,而在教学方向,他坦言,苏老师是一位学者型的老师,“他会带你走进一片广阔的领域,让你发现自身的局限,然后对知识有更真的渴求”。

另一位参加过剥麻打麻挤胶一体化项目的研究生回忆到:“在工程中心,苏老师经常过来给我们指导画图,提供数据参数和宝贵意见,项目忙碌的时候他跟我们一起生活,关心着我们的内心成长,这让我们终身难忘。”

在科研上,苏博士脚踏实地,积极实践,遇到困难毫不退缩,坚持不懈;在教学中,他关心学生长期发展,对学生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踏实质朴 无视财富名誉守本心

苏老师的苎麻研究并不像单纯的机械研究一样,面对的是整齐划一的原料。苎麻是自然生长的农作物,其形状无法人物控制。因为苎麻上下粗细不一样,就会造成苎麻的抽丝不均匀,从降低材料利用率。有一次,苏老师在工厂实践的时候,苎麻的利用率大大高于以往,这成了令苏老师十分开心的事。他的开心,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科研上实打实的进步,正如他所说的“做自己乐意做的事情会有更多的成就感,如果效果好的话,就会很高兴”。

“我们负责技术,工厂那边负责产业化。我们只管机器怎么改良、研发项目怎么更进一步,涉及到经济方面的,我们是不管的。我们只负责技术带头。”这是苏老师对自己的科研成果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的看法。

“我身处于一个好的团队,我们这个团队里有生物、机械、纺织等多个专业的成员,我们能够做到各方信息资源共享。每个技术人员都能找到自己的岗位,发挥自己的才能。我取得的成绩,也是团队协作所得来的荣誉。”苏老师面对成就如是说。

正如苏老师脸上温和的笑容一样,他不骄不躁,严谨认真,醉心科研,不为外物所动。这种姿态,不仅为他带来了工作上的回报,还让他收获了学生们的尊敬。

面对学生们的感激,苏老师并未自满,他只是说:“学生,就是纺大的未来,给他们提供好的研究平台和学习资源,才会使得他们在成才之路上越走越好。”

这就是一个大学老师的人格魅力。

编辑:张小燕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