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鬓积霜映青春,十指磨茧铸师魂
——记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教师孙文礼
题记——
“他是我们的后勤部长。”
“他是我们的人生导师。”
“他是我们的拼命三郎。”
他,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教师孙文礼。
9月2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文礼老师早早来到办公室,像平常一样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拨动手指,计划好这一天要做的主要事情:8:00帮学院办公室修理好出故障的一台计算机和一部打印机;9:40到课堂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午3:00之前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申报工作;下午5:00之前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FPT共享系统建设……记者跟随他的步伐,亲历他在这普通的一天留下的不平凡的记忆,聆听关于他的点点滴滴。
“后勤部长”孙文礼
“孙部长来了,我们就放心了”,看到孙老师过来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王敏老师顿时愁云尽散。孙部长?记者带着疑惑看着几位老师。“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孙老师是我们院的‘及时雨’、‘电脑专家’,不管有什么事情,他总是随叫随到,而且每次他一来,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所以我们都管他叫‘后勤部长’”,旁边的李满意老师解释道。原来,孙老师刚参加工作时发现学院的老师对电脑精通的不多,经常因为电脑故障影响工作,于是就花时间钻研计算机知识,通过努力自学和多方请教,很快成为学院的“电脑专家”。从此,学院里面只要关于电脑的事情,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就在今年的8月2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办公室根据学校要求实施调整搬迁,孙老师主动承担电脑拆卸、组装、组网、调试任务。为了确保第二天的工作,他硬是熬了一个通宵,不仅将所有电脑安装到位,还对每个办公室的通电线路、网路进行疏导、修理、测试,将打印机、电话等办公设备进行检测、调试,使所有老师在8月30日上班的第一天都能顺利办公。
作为一个中国哲学专业的博士,想要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尚且困难,可是孙老师“偏不信邪”,不仅学会了电脑的修理技术,还利用点滴时间努力钻研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了网站设计、维护的高手,并主动挑起学院网站建设、精品课程网建设等重任。今年6月,新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急需建设新网站,孙老师主动请缨,披挂上阵。他日夜加班进行网站设计、创作网站素材,与网站后台制作的程序员积极协调沟通,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使网站成功上线。接着又克服办公条件的不足,想尽各种办法对网站进行测试和完善,终于使网站功能齐全、页面精美、运行稳定,达到设计要求。而这一任务刚刚完成,他又马不停蹄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平台的建设之中,为完成学校的重大教改项目做准备。孙老师还与其他老师一起,边学边做,每天加夜班,用最短时间顺利完成了精品课程网建设,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成功获批校级精品课程赢得了先机。
在孙老师眼里,没有大事小事之分,没有领导和普通老师之分。除了修电脑、建网站,办公室用具采购、办公设备的更换、甚至烧水扫地,不论大事、小事,不论谁交给他的事,他都会全心对待,毫无怨言、毫不怠慢。渐渐地,“有事找孙部长”成为领导和同事的口头禅,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条隐形标语。
“后勤部长”,一个似乎与教师的身份并不合适的称呼,却承载着孙老师乐于助人的点滴事迹和默默奉献的可贵精神,释放出一名思想理论课教师独具的气质和精神品质,诠释了纺大教师崇真尚美的价值追求。
“人生导师”孙文礼
“孙老师来了,我有问题想请教您”,当记者跟随孙老师的步伐来到即将上课的教室门口时,几名学生捧着书围了上来。仔细打听才知道,孙老师给每一届学生上课时都留下了联系方式,并告诉学生“不管什么时候,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都可以来找我”。一开始,个别学生带着试探的心理向他请教考研政治复习的问题,没想到孙老师认真帮他答疑解惑,还经常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帮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及时为学生提供信息。这件事情传开后,每周都有学生利用孙老师课堂前后的机会向他请教问题。渐渐地,孙老师也形成了每次上课提前到教室的习惯。他还把电子邮箱地址留给学生,每天抽出时间在网上为学生答疑辅导。除了考研政治的辅导,面对诸如如何选学校、选什么专业、怎样复习等各种问题,孙老师都会一一耐心解答。
其实,在与孙老师交流的众多学生中,不全都是请教考研政治上的学习问题,还有许多是奔着孙老师“人生导师”这个名号而来的。孙老师长期从事秦汉思想文化和道家哲学研究,获得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深厚的哲学功底使得他的课堂别具一格。对于每一堂课,孙老师都会精心准备,将各种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并将哲学的启发式思维引入课堂,利用现实中的哲学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深入思考、举一反三。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学生的热情和蔼,使孙老师的课堂人气旺盛。孙老师开设的全校选修课《道家智慧》和《科学纪录片和科学思想》每年都人数爆满,赢得了学生的普遍赞誉。
除了教学方式别具一格,孙老师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孙老师常常引导我们利用哲学思维思考人生问题,在很多问题上为我们打开了心结,解答了很多同学常有的困惑”,一位同学在课间向记者透露,“我们每个人都存了他的联系方式,在课后经常跟孙老师咨询,他每次都会认真开导我们,从来不嫌麻烦的”。2009年3月的一天,一个学生拨通孙老师的电话后没说上几句话又挂断了。孙老师感觉情况不对劲,急忙回拨电话。原来,这名大三的学生刚刚因为选择考公务员还是考研的问题和家里吵了一架;学生父母认为考公务员才是“正道”,坚持要他考公务员,而他自己想继续学习深造;学生心情非常烦闷,想找孙老师“发泄”,又觉得不好意思。孙老师耐心劝导他不要有心理负担,在结合实际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作出理性判断,鼓励他坚持自己的想法,努力复习考研,不知不觉聊了1个多小时。第二天,孙老师又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了那名学生的辅导员,同辅导员一起给他家里打电话做思想工作,终于使学生的父母“想通了”。后来,孙老师一直保持与他的联系,指导他复习备考,帮助他解决考研路上的各种困难。2010年6月,这名学生在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后的第一时间给孙老师打电话:“孙老师,谢谢您,您就是我的人生导师!”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生导师,这个沉甸甸的称号,之所以被学生们授予一名普通教师,正是因为孙老师用蕴含哲学的爱与智慧、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师德师风,向学生们传为人之道,授成人之业,解人生之惑。
“拼命三郎”孙文礼
“三郎,听说教学资源共享系统今天可以完工了,要给我分配一个登录帐号哦”,一踏进马列教学部的门,老师们就都讨论起孙老师负责建设的教学资源共享系统。三郎?记者正要询问,一位老师笑着说:“孙老师的名字多着呢,他工作起来跟拼命似的,所以我们教研室都叫他‘拼命三郎’。”
2010年4月,作为我校学科建设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迫在眉睫。从接到任务的第一天起,孙老师就开始和时间赛跑,同其他老师一起投入到申报攻坚战中。而正当全院教师为一级学科申报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学校科技处又启动了学校“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起草工作,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派出代表参与起草工作。“再加上一项任务,还扛得住不?”,学院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孙老师毫不犹豫接受了学院的委派。在随后的2个多月时间里,他就像变成两个人一样,在两条战线上争分夺秒。每天,他既要抽出时间投入到一级学科申报书的撰写、核实和反复修订中,又要拿出精力与学校“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起草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对全校每一个院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潜心整理材料,参与专题讨论,积极建言献策,认真撰写规划草案。不论多么忙,孙老师对每一项工作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几次将一级学科申报材料全部推翻重写,对“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更是一字一句斟酌,提出了大量修改意见。同时面对两项艰巨任务,再加上每周的教学任务,孙老师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深夜,周末和节假日也全部投入进来。在最关键的一段时间,他在电脑面前一坐就是一整天,一包饼干、一碗泡面就是一顿饭,累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个盹,有时候加班太晚,索性就在办公室熬到天亮。
2010年8月,一级学科申报书经过40多次修改后,终于获得教育部专家好评;学校“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起草工作也圆满结束。在得到我校成功获得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消息后,孙老师这才松了一口气。而在全院教师欢庆胜利的时候,孙老师却想起自己已经5个多月没有回家了。“他是鄂州人,父母和妻子都在老家,鄂州离武昌这么近,回家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我们很少看到他回家,即使是节假日也经常看到他在办公室忙碌”,一位同事向记者透露,“无论任何时候,只要学院有事情找孙文礼加班,他都一定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的。即使他身在鄂州,也会立即赶来。从不找借口、从不推辞交给他的分外的工作。”……
对于孙老师来说,攻坚任务不过是家常便饭。在完成一级学科申报工作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起草工作、“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申报工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彩教案”申报工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课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彩课件”等一系列工作之中。此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部主任,孙老师还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管理工作。“他每天就跟打仗似的,拼命往前冲,这种精神跟‘拼命三郎’确实有的一比”……
尽管孙老师一次又一次告诉记者,他只不过是做了一些很普通的事情,而且是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情,记者心里还是禁不住对眼前这个平凡岗位上的平凡教师肃然起劲。
一天的采访即将结束,记者与孙老师握手言别,不经意间看到孙老师两鬓积淀的稀薄霜发和十指磨出的斑斑老茧,心里顿起波澜。在这宁静的校园,稀稀白霜映衬的是一位年轻博士留在他人心里的亮丽青春,斑斑老茧凝结的是一位教师十年如一日打磨的巍巍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