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者

王栋:“海归”学者的赤子情怀

通讯员:admin来源:党委宣传部 阅读:发布时间:2012-08-17审稿:博达客服

六年留学海外为梦想打拼,他站上了美国化学协会和美国国家纺织中心研究竞赛的领奖台;2010年来到纺大,他潜心奉献,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长远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就是我校年轻的楚天学子王栋教授。

作为一名“海归”学者,王栋教授对祖国怀着一份浓浓的拳拳赤子之心。2010年9月的新生开学典礼上,他作为教师代表讲述了自己的求学奋斗经历。初踏大学校门时,他满怀希望的梦想,梦想成为一个对国家队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却又为不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深感迷茫与困惑。硕士毕业后,他意气风发奔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攻读博士学位,继而进入两家知名的美国企业工作;其间,他有过初到异乡举目无亲的彷徨,有过通宵达旦撰写论文的疲惫,有过考前废寝忘食熬夜苦读的辛酸,有过为攻克技术难题不眠不休反复尝试的辛劳;而这一切,为他赢得了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使他从100多名同行中脱颖而出获得美国化学协会的奖励,使他站上美国国家纺织中心研究竞赛的领奖台,使他顺利进入世界500强的美国公司的研发中心。他的奋斗历程感动了无数学子。辉煌之余,他沉静回望年少时的梦想,追求更加坚定,豪情不减当年;他毅然选择回归祖国,来到武汉纺织大学执起教鞭,并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诠释了求知与奋斗的意义、成人与成才的价值;更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激情,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风度,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恒心,成为纺大学子心中成功的典范。


作为一名楚天学子,王栋教授践行“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的理念,在武汉纺织大学开始了新的科研征程。他有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他坚信“天道酬勤”,常常废寝忘食加班加点,有时甚至工作到凌晨四五点。归国仅短短一年的时间,他主持了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四项,项目经费达四十余万元;他发表了多篇高影响力的论文,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他立足行业发展深入开展应用研究,与企业合作的项目通过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荣获2011年中国纺织协会“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一名教师,王栋教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职一年来,他指导了5名硕士研究生的课题研究、8名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以及3名本科生的创新课题设计,取得了优异成绩,还申请了7项中国发明专利。他坚持每周与学生们开会讨论科研项目的方案和进展,用心倾听每位学生的最新研究报告,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并为解决学生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出谋划策。他很关心学生的生活、思想和心理状况。有一个同学曾在学习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思想上很消极,甚至产生了弃学的念头,王教授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让他放弃了弃学的念头;王教授经常出差,但在外奔波的同时从未忽略过自己的学生,他经常打电话关心学生们的生活及工作情况;本学期,随着学校办学主体迁移,研究生从南湖校区搬到阳光校区,生活和学习上都有一定的不便,王教授主动提出给他们每人每月300元的车费补助……

王栋教授常对学生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沉重中会有充实,奋斗中更有快乐。他自己始终行走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努力坚持,不断超越,在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在实践中提升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点燃了红烛的事业!

编辑:张小燕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