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志,从2011年7月以来,在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迄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并在Cellulose,CompositesScienceandTechnol鄄ogy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特邀撰写国际专著1部,并兼任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A,ACSAppliedMaterialsandInterfaces等杂志特邀审稿人。曾获得2014年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4年5月获得武汉纺织大学 “溢达杯”创意创业大赛优胜奖,2012年11月获得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高考结束,我只考上了一个普通二本学校。其实我想过复读,但觉得复读也承担一定风险,我思索了很久,最后放弃了,决定从大学开始再继续努力。”电话那端是陈老师充满磁性和温暖的声音,讲述着他的求学之旅。
来大学后,陈老师发现他的大学校园和自己梦想中的学习圣地差距太大,痛定思痛,他决心考研。于是,上课前排的座位总有他的身影,沉浸在图书馆的海洋变成了他的日常。“当年我们学习条件很艰苦,图书馆也只有一些老旧的教材,我不是那种很聪明的人,但我愿意努力去学习。”凭着对学习的一股狠劲,2006年9月到2011年7月这5年内,他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完成了有机化学硕博连读。
“成功是必然的,只要你肯努力。”这是他的结束语,朴实无华却又醍醐灌顶。
“我出的期末试题,80%是我平时讲课中有讲解的,20%是在我讲解的习题上稍有改动的。我反对死记硬背、考前临时抱抱佛脚就能侥幸过的学生行为。”上课时陈老师会严格要求同学们放下手机,认真听讲;考试时他也会认真出题,严格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几乎每堂课他都比同学先到教室,很热心给同学讲解疑问。“陈老师人特别好,上课特别认真。”材料学院14级陈江波同学笑着说。治学严谨且和蔼可亲,这大概就是他受同学们喜爱的缘故吧。
“我教的都是材料学院比较难的课程。”陈老师如实说道。材料学院的许多课程需要老师拥有化学背景,难度较大。至今为止,他已经带了13门课。“虽然很累,可是我愿意坚持。”陈老师温和地对我说。
近红外光致发光POSS/硅纳米晶介孔材料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近日,这一爆炸性消息由MaterialsViewChina网站首页公布,报道了我校材料学院陈东志博士最新研究成果———“近红外光致发光POSS/硅纳米晶介孔材料”。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陈东志博士采用热硅氢加成和热引发聚合组合方法,以Vinyl-POSS和硅纳米晶为原料,一步制备了无裂解的不含杂质的近红外荧光的POSS聚合物复合材料。这种新型功能材料有望应用在气体吸收与捕获、医用成像剂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谈及陈博士的学术研究之路,他表示虽然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这两方面有一定的冲突,但他总是想方设法去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
“除了给学生们教好课,业余时间我会制定好研究目标,然后阅读文献、查阅资料,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对比,然后综合利用寒暑假两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去进行我的研究。”正是由于他明确的研究计划,不屈不挠的求索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造就了他今日的成功!学习态度与人际交往能力并重“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保持勤奋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不怕苦不怕累。我相信勤能补拙,努力的人一定会成功的。”陈老师告诉我,大学里的学习不仅为我们提供一种知识体系,一种框架结构,一种思考方法,一种举一反三、甚至无师自通的能力,而且是我们走上工作岗位、迈上成功之路的根基。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勤奋学习,奋发向上。
“当然,希望你们也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些知识是课本里面没有的,需要你们在实践中去获得。”人际交往能力不仅影响我们学习状态、心理状况,而且对我们走入社会、迈向工作岗位有重大的影响。作为大学生,学习不可缺,人格更重要。
在此,我们祝愿陈东志老师在教学和科研上不断超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希望纺大学子能够成为对学校、对社会、对中国有用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