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者

【纺大人物】刘侃:执着破解医疗器械“核心组件依赖症”

通讯员:罗祎来源:宣传部 阅读:发布时间:2024-11-06审稿:刘戈 姜永杰

他胸怀发挥所长、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海外优厚待遇,选择来到纺大开启新征程。他不舍昼夜从事科研和教学,向技术瓶颈不断发起挑战,实现核心组件自主研发。他将实验室当成第二个“家”,将学生当做“家里的”孩子,无私帮助他们学习成长。他,就是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刘侃教授,一个破解医疗器械开发企业“核心组件依赖症”的科学家。

“我是怀着梦想回国的!”

1998年,刘侃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用9年时间从本科读到了博士,博士毕业后又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6月,刘侃博士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工作待遇,选择来到武汉纺织大学任教。

“当时,我就是怀着梦想回国的!”刘侃回忆起归国原因,言语中充满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这其实也概括了我回国从事科研工作的初衷。出过国的人都知道,只有中国强大了,中国人说话才有话语权。其实我在国外的生活已经过得很不错了,但我还是想回来,想为自己的国家做一点事情。”

除了“中国梦”,刘侃也有着自己的梦——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回国前,刘侃认真考虑过自己今后要在哪个单位工作,中科院、武大等高校也曾在他的选择之列,但最终他还是选择来到纺大:“我喜欢自由自在地做科研,而纺大给我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和广阔的平台进行科学研究,我相信我的所学和专长能在这里发光发热!”

回顾自己刚刚进入纺大工作的经历,刘侃说道:“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校园环境对于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纺大齐心协力的工作氛围让师生们都能感受到归属感,学校也给予了我全方位支持,为我日后学术成就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在学校试点后,作为“楚天学子”的刘侃开始兼任电气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的担子。“党建工作是思想工作,对科学研究有什么用?”但时间一长,刘侃逐渐弄明白了党建与科研的关系:“党支部建设和学术科研,说起来是两张皮,但其实干起来用的是一颗心。只要把党支部建设成一个融合思想工作和学术研究的大平台,一加一就会大于二。”刘侃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支部活动,将学术科研和党建工作融合起来,把党支部建成了一个交叉学科的团队,为学术科研提供了一个创新平台,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也让他实现了“从一个人孤单前行,到带领一群优秀的年轻学者和学子一起迅速成长”的完美过渡。

“核心组件由我们自主研发!”

我国医疗器械研发起步较晚,核心组件多为进口。出于医疗安全考虑,使用进口产品是行业“惯例”,医疗器械开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着“核心组件依赖症”。企业的痛点,让刘侃团队明确了突破方向。

“医疗器械的核心组件由我们自主研发,客户可随用随取,不用等。”刘侃团队实现科研成果迅速转化的根本原因便在于此。刘侃介绍,医疗器械研发类似搭积木,团队研制人员对取样、混合、温控、检测等已开发出来的功能模块,按照系统功能需求进行组装,“化整为零”,再模块化搭建设备,既保证了设备功能的可靠性,又缩短了研发周期。

2017年,有过企业科技副总经历的刘侃着手开发一体化电机、集成柱塞泵、精密液体探测模块、免维护导轨等一些常用的核心组件,并根据医疗设备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模块优化。一开始,企业使用他们产品的意愿并不强,但是随着供货商提价、压货越来越频繁,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甚至面临断货危机。然而,刘侃团队研发的核心组件却能“随用随取”,价格还比国外同类设备低一半以上。凭借这两大优势,他们研发的医疗器械核心组件迅速进入企业视野,一经面市,很快得到医疗机构的认可。

尝到了使用自主研发核心组件的“甜头”,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主动找到刘侃,刘侃团队的研发也越发有劲头。与医疗器械研发“一次性”科研转让不同,一个核心组件可用在多个医疗器械上,研发核心组件能带来持续性、全局性的收益。如今,刘侃团队自主开发的核心组件有七八类30多种型号。

在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刘侃也特别注重资源的整合。他深知,做科研单打独斗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只有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和团队成员优势,才能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坚实支撑。因此,他注重团队成员的培养和选拔,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协作机制。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各展所长,相互支持,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要把自己当学生,保持‘学生心态’,深入企业、洞察社会,总结并理解行业规律、痛点和难点,亲身体验和观察企业的运作流程、市场竞争态势以及行业发展趋势。让科研成果稳定、可靠、易推广运用。”从教十多年的刘侃把满足企业需求的认知具化为行动,积极推动实验室内的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通过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让这些科研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学生是创新实践的主体

来到刘侃教授的实验室,总能看到一番学生相互讨论、埋头学习的场景。“在实验室里,我不讲课,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结合书上的理论和动手实验的结果,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刘侃摒弃以往课堂教学中以老师讲授为重点的模式,着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创新实践的主体。”刘侃结合当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以项目管理的模式对学生的实验项目进行管理和评估,学生不再受到时间、场地和设备等限制,而是主动发挥创造力,自主设计项目,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刘侃认为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模式,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年四季,刘侃的实验室总是灯火通明,他把实验室当成了第二个“家”,用尽全力去帮助“家里的”孩子们学习成长。即使在每年寒暑假期间,他都主动带领学生留校学习。对刘侃而言,假期更是一个能够全身心投入科研和教学的大好时机,这也早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种常态。这种指导学生的方式,基本上用掉了他全部的休息时间。刘侃每天都会早早驱车来到学校,陪着学生一起学习研究,答疑解惑,常常直到深夜才离开。

学生们不免疑惑,刘侃老师平时工作繁忙,科研任务繁重,却为何宁愿牺牲假期休息时间,也要专门为他们补习基础知识?刘侃语重心长地解释道:“基础知识很重要,一旦缺失,整个理论体系都会不牢固。我要做的就是用我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找到最简洁、最容易的方式,提炼出你们需要的内容,最大程度地补全你们的薄弱环节,从而更好地参与实践。”

以项目带科研,以科研带教学,刘侃积极引导学生打开自主科学探索的窗口,助力他们在高水平学科竞赛上崭露头角。学生们对刘侃的细心指导充满感激,学生游昊说:“刘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除了在科研和学习上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还教会我们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创新思考、如何与人合作等社会所需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将伴随我们一生,成为不断追求进步和成功的基石。”

“登山的快乐不仅仅是抵达山顶的那一刻,更是在不断攀登的过程之中。”对于刘侃来说,研究永不止步,唯有终身学习。“一个人或许走的更快,但一个团队必定走的更远。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展望未来,我和我的团队还要更加努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重大需求,带领团队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刘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纺大人竭诚用科技力量许党报国的鲜明底色。

部分文字素材来源于媒体新闻报道


个人简介:刘侃,男,1979年11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二级教授。智能微纳医学检验装备及关键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功能纤维加工及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获得武汉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学士学位,2007年获得武汉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工作。荣获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3551“光谷人才、“荆楚好老师”等奖励与荣誉称号。第九届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第十届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会委员。

回国后主要从事智能医疗装备及核心关键技术和微流控医学诊疗芯片方面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近30项。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湖北省创新群体、湖北省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等10余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各类纵向经费逾1000万元。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承接企业委托科研项目20余项,争取各类横向经费逾3000万元,为省内高新生物医疗企业开发10余台(套)新型医学诊断设备,有力促进了省内生物医学科技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编辑:罗祎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