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2004年启动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以六年为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进入第三个六年(2016年至2021年)中期计划。在这个新的中期计划中,日本文部科学省以“世界卓越、特色优秀、地域贡献”三组类型划分,对86所国立大学的功能定位进行了重新规划。
此次日本国立大学的功能分类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10余年的探索。
2005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的《日本高等教育未来展望》报告就明确提出,未来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实现特色化与多样化。各个大学要根据自身的使命与功能,合理定位,明确特色。
报告指出,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迅速普及,从数量上看虽然实现了教育大众化,但并没有同时伴随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且,在日本18岁人口减少的趋势下,众多缺乏个性的高等教育机构都把目标放在单一的市场(即18岁至21岁的全日制在校学生)中进行竞争,整体效率非常欠缺。
面对社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报告提出了日本大学整体(包括国立、公立、私立)7个功能分类的提案,即“世界的研究、教育中心;高度专业化人才培养;多方面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定专门领域(艺术、体育等)的教育、研究;综合性的教养教育;地域终身学习的基地;社会贡献(地域贡献、国际交流等)”等。每所大学可以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但各功能所占的比重应有所不同。正是各个大学功能比重分配的不同,体现出各个大学的个性和特色。
2013年,文部科学省发布了《国立大学改革方案》。《方案》指出,日本现在面临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全球化日益加深、国内18岁人口逐年减少、产业竞争力衰退,各国立大学应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强项和特色来应对新形势,在今后发展中重点瞄准三个方向:世界性教研据点负责世界尖端科研创新,全国性教研据点负责开展全国顶尖的科研活动和与世界接轨的特色教学活动,地域发展核心据点负责培养适应地方需求的人才,解决地方发展的课题。这三个层级的据点各司其职,分别负责应对全球化、特色化以及地方发展需求的多样化。这一方案的提出形成了国立大学功能分类的雏形。
2015年6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面向全体国立大学发布通知,要求各国立大学“重新定义自身使命与职能”,在此基础上“全盘修正国立大学法人的运行机制”,进行组织改革。通知明确指出,“国立大学应积极发挥相应职责,特别围绕教师培养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等,制定相关改组计划,积极探讨相关专业废止或将其转向社会需求更高的领域。”
在此背景下,日本正在改变国立大学的同一化发展方向,即全部指向“小型东京大学”的单一模式,开始转向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功能的个性化发展,即全球化、特色化、多样化的改革动向。
三种类型实现高校错位发展世界卓越、特色优秀、地域贡献
根据《国立大学改革方案》,日本将实施三组类型的大学功能分类改革,分别是“世界一流水准的卓越教育研究”大学、有“特色专业领域的优秀教育研究”大学、主要致力于为“地域发展贡献”的大学。
根据三组功能分类的改革要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16所大学为第一组,以打造世界一流大学水准的卓越教育研究为目标;筑波技术大学、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东京学艺大学等15所大学为第二组,利用强势专业领域,创设富有特色的教育研究大学据点;剩下的55所大学为第三组,包括岩手大学、秋田大学、山形大学、横浜国立大学等,致力于为地域产业界培养人才,为地域发展贡献活力。
日本国立大学的这三种功能分类模式虽然在当地还存在一些争议与质疑,但由于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强力推动,这项改革计划如今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目前,由于大学功能定位的分化,各大学内部组织已开始重建。从2016年起,已经有43所国立大学实施了院系重组,其中有26所大学将重组人文社会科学院系。
属于“世界一流卓越教育研究”类别的东京工业大学,已经开始实施整个学校的组织重组。学部与研究生院一体化,成立“学院”,目标是成为世界前10名的研究型大学。
属于“特色专业领域优秀教育”类别的东京海洋大学,因为水产和海事专业是其他大学没有的传统特色,而且“要应对第一产业(水产养殖业)的产业化要求和培养高素质船员的现代化需要”,2017年将新设海洋资源环境学部,全面打出培养海洋产业创新人才的大旗。
属于“地域发展贡献”类别的爱媛大学创设了社会共创学部,旨在培养地域发展引领型人才,活用爱媛丰富多样的地域资源,为增强地域发展活力作贡献。社会共创学部是一个文理融合型的学部,包括4个学科,在各个学科下,设置2至3个专业,例如海洋生产科学专业、事业创新专业、农业山林渔村管理专业等。所有专业都重视野外调查研究和现场作业,每个专业都安排有实地就业体验的学习。
日本此番改革的动因何在?将会为日本高等教育带来哪些方面的变革呢?
首先,具有复杂的大学结构是构建一流大学体系的基本前提。有美国研究者发现,美国之所以拥有全世界最为发达的高等教育系统,就是因为其高等教育结构的复杂性。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内各类高校追求多元甚至截然不同的目标,拥有多元的赞助人和经费来源,治理机制也是千差万别。而这一复杂结构正是其活力与创新的源泉。
探寻美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和国家之间的张力,即市场和国家奉行不同的逻辑,因此,教育经费来源不同的大学从招生政策、学科设置到治理结构都会产生差异。二是因为美国高校体系事实上一直是个“大熔炉”:由本科学院(平民主义)、研究生院(精英主义)和赠地学院(实用主义)构成,实行截然不同的办学模式。三是,在高校治理权的分配上,也存在尊重传统权威、尊重理性和科学、推崇领袖个人魅力等各种理念。如此一来,就使得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变得极其复杂,在适应时代发展和多元化需求时显示出其灵活性和优越性。
有鉴于此,日本国立大学本次分类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是希望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打造复杂的日本高等教育结构,不同类型的大学根据各自定位,制定不同的办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培养不同规格的人才,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服务。改变以往单一化的功能定位,以美为鉴,强化高等教育多元化。
其次,淡化大学层次结构,强化类型结构,是构建良好高等教育生态的基本前提。国际高等教育界普遍认可的一个理念是,大学不应有水平或层次上的高低贵贱之分,也就是说各类大学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公平的发展机会。不过,否定大学的层次结构并非要求各所大学遵循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而是要求各类大学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定位形成不同的类型结构。
日本国立大学功能分类改革就体现了这一基本精神,将86所国立大学分为三种类型,并且根据各类大学的表现平等地给予相应的补助。这样一来,各种类型的大学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只要其在特定的优势领域作出实绩,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就都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相应的支持。
日本此次的国立大学分类管理改革,是日本高等教育界基于高等教育普及化、高校发展单一化等背景所采取的应对之策,是一场由上至下的覆盖面极广的高校定位变革。各项改革举措在各大高校内部正在逐步开展,对教育界和社会经济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这次日本的国立大学分类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10余年的探索和积累,是一次成熟稳妥的改革。在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的21世纪,分类改革是培育创新人才、加强世界各国人才战略储备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时代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日本的这种做法,符合未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机构实现特色化与多样化的趋势,值得世界各国借鉴。
人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学根据自身的使命与功能,合理定位,明确特色,有所不同。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有个性的个人”的发展。人的天资和喜好不同,每个人都具备独有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人才的培养需要不同的大学和不同的专业培养模式。大学分类,清晰定位,发展特色,恰好能够满足每个人发展的个性化选择。人的个性差异是特色化、分类教育的基础,也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就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在不妨碍别人发展、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得到充分的拓展,使得天资得到充分发挥。可以说,分类改革,不仅能够促进人才的个性发展,也是培育创新竞争力的源泉和基础。
目前,从世界各国高等院校录取的学生来看,他们不再是基本素质相差无几的培育对象,而是变成来源广泛、成绩不同、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和个人发展定位千差万别的“万花筒”。基于这种群体中个性差异的现实情况,大学需要进行分类改革,用一种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保护和发展学生独有的个性,对差异化的学生铺就不同的成才之路,对于学生的不同能力给予同样重视,允许并促进学生在某些能力上有特殊的发展,使理论型、思辨型、学术型、设计型、应用型、管理型、经营型等不同类型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天性,成长为具有特色、特长的创新型人才。
从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也必须培养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在市场需求的杠杆作用下,专业人才培养必然有所不同,高校教育也应随之有所区别,而不是一窝蜂,造成专业人才培育过剩,导致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比如,20世纪90年代末,计算机专业炙手可热,芸芸学子热衷报考,一时间众多高校纷纷开设计算机专业,以图搭上信息时代的快车。时过境迁,笼罩在计算机人才头上的“精英”光环逐渐消退,称呼也从IT精英变成“IT民工”,甚至有些程序员被称作“码农”,留下来的是一片人才过剩的苍凉。所以,不同类型的高校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打造自身“拳头”专业,培育擅长领域的精专人才。
在人才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各国的人才战略储备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各异,人才需求自然就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就决定了各国人才储备的丰富性、多样性。因此,各国应立足国家人才结构的合理性和人才储备的现实需要,着眼于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专业支撑,储备方方面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样的人才战略储备才是安全的。
总之,大学分类改革不但有利于突出学校发展,培养多样化人才,还可以有效地避免人才培育过剩,规避高等教育同质化问题,对世界各个国家的人才战略储备也具有积极意义,是适应时代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内容综合自《光明日报》2016年11月06日08版《日本启动国立大学分类改革》《日本国立大学分类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