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社会实践】“微光领航”社会实践队赴红安学习革命传统 调研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路径

通讯员:古江波来源:微电子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25-08-31审稿:古江波

8月29日,武汉市“五老报告团”副团长、武汉纺织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金华带领“微光领航”社会实践队赴革命老区红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微电子学院党总支书记周平、副书记古江波、辅导员孟俊随队指导,微电子学院、管理学院学生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紧跟党走信念

实践队首先来到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革命遗址群,聆听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英雄事迹。师生一行走进七里坪工会旧址、鄂豫皖苏维埃银行、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等历史展馆,深入了解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的光辉历程。

在一幅幅历史图像前,王金华为青年学生现场授课,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在大别山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故事,再现大别山革命队伍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发展壮大的宏伟历程。

在老师们的讲解下,实践团还深入学习了红安光荣的革命传统,汲取大别山精神力量。大家聆听“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黄安民谣”,感悟红安人民全民皆兵、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众志成城、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

调研特色产业、探寻乡村振兴之路

在长胜街,实践队调研了红安秀活、红安大布、红安布鞋等特色纺织作坊,了解红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旅产业结合的具体实践。在红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师生们与武汉纺织大学校友、非遗手艺人陶文成深入交流。大家观看和体验了红安大布的编织技艺,领略了编织党徽等图案大布作品的独特技艺,感受了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精神风貌。

实践队还专门来到红安县二程镇红安伟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调研,了解当地发展红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有益实践。作为当地乡村振兴重点企业,该公司创立“苕大哥”特色品牌,利用红安丰富的红薯资源,开发出苕粉、淀粉、酸辣粉、苕片等一系列产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师生们深入生产车间和电商直播间,详细了解红薯收购和“苕大哥”产品生产销售情况。

实践队与企业负责人举行座谈会,研讨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路径。实践队就红苕产品定位、产业链延伸、品牌建设等议题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就“苕钙菁华”项目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研讨,探讨依托“苕钙箐华”项目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新产品研发,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苕大哥”品牌影响力,推动“苕产业”高值化、品牌化发展,构建“种植-加工-文旅”循环经济,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深入农村走访、关注农业农村农民

实践队实地走访了七里坪镇、上新集镇、二程镇部分乡村,深入部分大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流学生学业、就业等方面规划,促进家校协同育人。同时,实践队与当地农民、返乡大学生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农业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民增收、养老等情况,对新时代如何促进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致富展开调研和思考。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感知了乡村振兴实践,传递了向上向善正能量,更促进青年学子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家国情怀,鼓足了争做新时代好青年的干劲。

编辑:罗祎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