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暑期社会实践】经纬星火探红安,纺织历史绽新篇—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经纬星火实践团开展寻访纺织历史调研活动

通讯员:李港、万露来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25-08-23审稿:向涛

近日,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经纬星火”实践团前往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开展“绘就纺织地图,寻访纺织历史”社会实践活动,深度挖掘红安纺织业深厚底蕴,以专业知识赋能传统纺织产业数字化传承与发展。

红安纺织业历史源远流长,从明清“男耕女织”传统模式,到革命年代“红色经济”支柱,再到计划经济时期机械化发展、改革开放后起伏探索,如今借非遗传承与产业转移谋新篇,各阶段纺织历史承载丰富历史记忆。

实践团成员沿历史脉络,踏入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在这条满是历史底蕴的街道上,手工纺织作坊与店铺鳞次栉比,飘扬的红色旗帜似在诉说往昔峥嵘岁月。在红安绣活传习所妇女手工编织示范基地,陈列着衣物、鞋子、包包等琳琅满目的纺织制品,每件都凝聚传统技艺与创新思维,彰显对纺织传统的敬重与未来发展的探索。

在长胜街行程中,实践团来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及革命遗址群。与当地居民详细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纺织业对革命所作的积极贡献,织物展览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更是红色记忆的生动呈现,曾为革命前辈御寒的织物,如今成承载革命精神的珍贵载体,激励实践团队成员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随后,实践团前往红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作为大布传统纺织技艺非遗工坊与红安福锦织绣文化传播公司所在地,陈列架摆满的荣誉证书见证红安纺织非遗传承的辉煌成就。静静伫立古老的织布机,默默讲述纺织工艺悠久历史。队员们通过与工作人员交流,详细深入了解纺织工艺流程,调研非遗工坊运营状况,探究红色文旅对本地纺织产业的带动效应。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们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运用Excel表格、影像记录等方式等数字化工具,系统梳理红安纺织业发展脉络,构建简易数字档案。后期该实践团队还将系统梳理纺织业与红安地理、革命、转型的深层联系,让红色文化与传统技艺传承更直观具体地呈现于大众眼前。

编辑:郑婷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