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春潮起,思政启新程。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与价值引领,推动学术文化的内涵与品牌建设,助力研究生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3月28日,我校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1所兄弟高校的优秀研究生在南湖校区尚美楼举办了主题为“思政启智,青年何为”的第二届研究生“协同创新”交流发展论坛,研究生们带着各自的思考与实践,展开学术研讨与实践分享,共话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创新之路。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刘欣、副部长马晓锋出席参加。

开幕式上,刘欣强调本次论坛旨在搭建一个开放共享、交流互鉴的平台,聚焦实践创新与协同育人,推动学术理论与青春实践的深度结合,希望各高校的同学们能够加强合作交流,多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活动,汲取智慧、凝聚共识,共同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出谋划策,推动研究生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嘱咐大家思想的力量决定行动的方向,青年一代唯有树立远大理想,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勇立潮头、行稳致远、书写辉煌。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刘志杰发言中讲到,本次论坛为我们打造了开放共享的交流平台,我们有幸齐聚于此,共同就“思政启智,青年何为”展开交流讨论,有效联动并促进了各高校青年学子间的互学互鉴,他呼吁青年学子要把握时代机遇,展现青年风采,在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中贡献青春力量。

分论坛一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汪金锦主持,各高校研究生围绕“青春在奋斗中挺膺担当之优秀研究生风采荟”主题,通过各自成长经历与实践探索,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领域的使命担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子秦聚焦“求真务实,创新求变”,阐述了在法治研究与社会服务中的创新实践,强调青年学子应以“求真”精神推动社会进步;华中师范大学左岩通过“值此青绿,共赴春光”,分享了在教育扶贫与文化传承中的感悟,诠释了“青绿”一代的责任与情怀;华中农业大学王玉杰以“从一点星火微微闪光,到熊熊烈火势可燎原”为喻,讲述了在乡村振兴与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实践经历,彰显了“星火燎原”的青年力量;武汉纺织大学陈灿展示“经纬‘织’梦”,介绍了纺织非遗数字化保护与时尚创新的探索,体现了“经天纬地”的专业担当;中南民族大学朱冰琪强调“把牢‘筑牢’主线,勇担青年使命”,分享了在民族团结与社区服务中的实践经验,呼吁青年学子以“筑牢”意识守护民族和谐;江汉大学李晨曦提出“青春筑梦挺膺担当,研途深耕竞创未来”,分享了在科研创新与社会实践中的奋斗历程,鼓励青年以“弘毅”胸怀书写时代答卷;武汉体育学院张家铭以“赓续马灯精神,武魂薪火相传”为题,探讨了体育精神传承与校园文化建树中的实践探索,展现了体育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分论坛二由武汉纺织大学周璇主持,围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功能定位与特色做法展开,聚焦社区育人功能挖掘、建设路径优化等方面,为高校育人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华中科技大学王哲涵提出“书香浸润全天候育人场域”的实践构想,武汉理工大学彭佳康分享了“数智赋能五育融合”的实践成果,华中师范大学高榕探讨了“党建引领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嘉煜介绍了社区如何成为思政育人的堡垒,湖北工业大学刘志豪以“邻里温度”重构师生互动模式,武汉纺织大学谢姚君楠展示了“零距离”社区育人网络的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高校育人模式创新的关键举措,对提升学生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当天下午,参会研究生走进武汉纺织大学荆楚纺织非遗馆,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馆内陈列的汉绣、黄梅挑花、红安绣活、阳新布贴、西兰卡普、红安大布等20多项荆楚地区纺织非遗项目,以精湛的工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生动展现了荆楚大地的指尖技艺与匠心传承。随后,同学们移步至武汉纺织大学时装作品展现场,感受这场以“服饰”为笔、以“焕化”为魂的视觉盛宴,模特身着由纺大学子设计的毕业作品,演绎了“未来时尚”的视觉交响,彰显学校在文化创意与时尚科技领域的前沿探索。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未来,我们将以举办本次论坛为契机,持续深化校际合作,增进青年学子交流互鉴,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贡献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