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师生人物通讯文稿撰写质量,深入挖掘校园人物典型,2025年3月20日,宣传部举办了人物通讯撰写专题业务培训。长江日报科教新闻部谌达军主任受邀担任主讲人,以“解锁人物写作密码”为题作报告,学校各二级单位通讯员参加培训。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副主任姜永杰主持培训。

谌达军结合自身多年的新闻实践经验,围绕如何写好人物通讯展开深入讲解。他强调,在新媒体时代,人物通讯写作的关键在于对人物的深刻认识,而非单纯的写作技巧。“写作并非易事,但认识人物更具挑战,这需要丰富的阅历、对人性的探究以及共情能力。”谌达军说。

为让大家更直观理解,谌达军分享了多篇自己及团队创作的人物通讯撰写案例。在讲述刘玉老师的故事时,他提到,刘玉老师虽看似平凡,却在华科启明学院的创业教育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深入挖掘刘玉老师与学生们的关系,梳理其工作成果,团队成功挖掘出刘玉老师独特的人物价值和精神。“我们在写作前,要先梳理人物的成果,构建人物关系网,通过走访座谈,提炼其个性特点。要善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找到人物的光辉”谌达军说。
此外,谌主任还分享了不同类型人物通讯的创作思路。他指出,写人物通讯要善于发现人物的独特之处,无论是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还是在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有其值得挖掘的价值。写人物要注重挖掘增量,对人物进行重构。对于知名人物,要从全视角出发,不仅要聚焦其与时代相关的价值点,还应挖掘人物的独特之处 。如在写李德仁院士时,围绕其“东方慧眼”项目,展现他在科技领域的贡献以及爱国情怀,通过抓住李德仁爱唱的两首歌等细节,进一步激活和重构人物形象。他指出,人物通讯写作更注重的是对人性的把握。
在交流环节,谌主任推荐了多篇经典文章,如新华社记者张严平的《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汪曾祺的《赵树理同志二三事》以及莫言的《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等作品,希望大家从这些作品中汲取写作灵感。
此次宣传业务培训为校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有助于提升大家的人物通讯写作水平,也为大家持续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讲好纺大故事注入了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