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马院初心实践团走进阳新开展调研活动

通讯员:段倩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23-04-11审稿:徐喆

4月7-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初心实践团前往黄石市阳新县开展调研,前往阳新县文旅局、阳新县文化馆、阳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及浮屠镇文化站、三溪镇文化站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

阳新县文旅局局长、文化馆馆长、非遗中心主任、省级非遗传承人等人接受了初心实践团成员的访谈。大家围绕阳新布贴保护传承现状、非遗传承保护面临的困境和出路等问题进行交流。阳新布贴省级传承人胡芳为成员们介绍了布贴工艺制作流程,并向实践团成员介绍道:“阳新布贴的是妇女们缝衣时的边角料制成的儿童穿着、婚嫁饰品及家庭日用品。由于布贴制作工艺繁琐费时,加上现代社会物资丰富,因此许多人也逐渐选择购买商业成品,布贴的需求量日渐减少,这直接导致了传统阳新布贴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阳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罗晓华在访谈时指出,一直以来,在阳新县政府的支持和非遗传承人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下,阳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向好,但仍然有很多难题和困境需要攻克。

阳新采茶戏省级传承人费丽君向成员们介绍了阳新采茶戏剧团成立和发展史、当前剧团人员构成、演出频率,并向成员们分享剧团“三微一端”平台运营现状。

初心实践团在文化馆成员们参观了馆内陈列的精美阳新布贴制作而成的成品马甲、围兜、枕头以及精美的装饰画等。随后,大家前往浮屠镇文化站、三溪镇文化站进行参观,并深入当地村民家中向村民们开展问卷调查。实践团成员共发放300份问卷,对阳新布贴保护的境遇详细了解,探寻阳新布贴的民间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增进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也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