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来自摩洛哥、津巴布韦、孟加拉等国的20余名国际学生在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绣)传承基地与纺织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教师的共同带领下来到黄龙山社区参加“喜迎二十大,文化润民心”汉绣学习体验活动。中外师生在感受荆楚非遗文化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武汉社区治理与建设情况,共同见证武汉城市发展新面貌。

活动中,在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绣)传承基地主任叶洪光教授的讲解下,国际学生和社区“绣娘”共同学习聆听了这项根植于荆楚文明沃土中的艺术瑰宝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与传承创新。纺织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副院长林莉从来华留学生深入社区看中国、了解高校如何服务社区及帮助妇女就业,及促进世界各国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角度阐释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在汉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艳、服装学院南美灵的联袂演绎下,大家共同观摩了挑花等传统汉绣技艺展示,并学习体验刺绣手法。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向女性居民普及非遗文化知识,教会她们手工艺制作技艺,从而推动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助力妇女灵活就业创业是中国社区特有的工作模式,也必定为世界妇女事业进步与发展提供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

随后,黄龙山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闫正祥和学子锏社工中心王华晓总经理带领国际学生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参观交流,了解中国社区治理及便民服务情况并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谈话。留学生们对张贴在墙壁上的社区居民信息一览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社区工作人员为其讲解了一览表中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居明身份信息,有利于党员干部通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下沉更多资源,推行网格化管理社区,精准化服务居民。留学生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并竖起大拇指由衷赞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社区中得到了贯彻与体现。来自摩洛哥的吴萨玛表示:中国社区建设与发展模式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借鉴,他将会把今天的所见所闻讲述给更多国际友人。
以黄龙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学习载体,留学生们还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剪纸艺术、汉字种类以及中华民族图腾“龙”的象征意义。

此次活动得到了校党委书记田辉玉教授的大力支持。该项目不仅是武汉市首个通过传授荆楚非遗文化助力女性就业创业校社联动活动,也是国际学院响应校党委关于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下基层号召的重要举措。大学教师和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为国际学生讲解社区治理情况,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加深了学生们对社区治理体系和功能的认识。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参观学习和多元文化分享论坛相互衔接融合的来华留学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加强高等教育跨文化沟通和国际理解教育。通过带领中外学生走进湖北乡村、企业、社区以及城市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地标,以实地授课、与中国民众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将中国共产党通过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所开创的中国式发展故事以及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明成果融入国际学生思政培养体系中,为展示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形象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