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能科技融入传统课堂,教学场景将迎来怎样的变革?本学期,我校南湖校区西经楼6间新型多媒体教室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围绕“智能便捷、人性化服务”理念,教室集成了智慧触屏黑板、扫码一键启动等多项功能,全面优化教学流程,为师生带来焕然一新的教学与学习体验,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便捷高效,课堂体验全面升级
走进多媒体教室,便捷的设备启动方式成为提升课堂效率的“第一亮点”。2023级广电专业的吴同学分享道:“以前上课前老师调试设备常常要花十多分钟,现在只需扫码3秒,所有设备即刻启动。课堂节奏更紧凑,我们也有了更多时间与老师互动。”
讲台中央配备的4米以上智慧触屏黑板,融合书写与交互功能于一体。教师可使用粉笔正常板书,也可通过触控切换课件、播放视频,更支持“无限书写”技术,极大提升了教学灵活性与效率。触屏显示功能让教师能够随时对课件内容进行批注、圈点重难点,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多屏协同与智能声场,视听体验无死角
教室后方设有4块辅屏显示器,与主屏形成多屏协同模式,有效解决了后排学生的“视觉难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清晰获取教学内容。吊麦系统则根据教室声学环境精心布置,实现声音均匀覆盖,不仅解放了教师的双手,也让课堂听觉体验更加舒适,师生互动更为自然流畅。
细节赋能,营造“第二个家”般的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的细节设计也充满人文关怀。讲台侧边嵌入的杯架,成为教师们交口称赞的暖心细节。传媒学院广告学程老师感慨道:“以前水杯只能放在桌角,总担心碰倒。现在有了专用杯架,桌面整洁了,上课也更安心了。”许多老师表示,这样的细节让教室有了“第二个小家”的温暖。
向智而行,推动“AI+教育”深度融合
此次多媒体教室的启用,也是我校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方面的一次重要实践。教室集成了AI互动白板、智能学情捕捉、实时字幕转写等功能,可实现课堂互动数据即时采集和智能分析。学校将持续收集反馈,优化功能设计,并计划进一步开发个性化学习推荐、智能课堂分析等AI辅助功能,推动教学模式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型。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智慧教育场景的创新实践,以更智能的工具、更温暖的体验、更开放的生态,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更多“纺大智慧”与“纺大方案”,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师生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