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纺织学院开展2025级新生专业教育讲座

通讯员:薛萍、李金枝来源:纺织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25-09-20审稿:赵亮

9月13日-17日,纺织学院针对2025级新生分纺织类(含智能穿戴方向)、非织造材料与工程、轻工工程三个专业方向同步开展专业教育讲座,以“知识讲解+教育引导”为主线,旨在帮助新生筑牢专业基础、明确学习目标。

在纺织类分会场,纺织工程系主任欧阳屹伟老师系统阐述了专业概况、课程体系以及学科竞赛等内容。在课程介绍环节,他详细讲解了公共基础平台课、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基础平台课和专业选修课等模块,并对专业核心课进行了重点说明,助力新生构建系统化的学业框架。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主任胡敏老师以该专业材料应用为切入点,梳理了其作为国家级一流专业的发展历程,并重点推介了《非织造学》等国家级一流课程,明确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随后,她深入阐述了轻化工程专业优势、师资力量、优秀班级与学生典型案例,进一步增强新生的专业认同感。

在纺织类(智能穿戴方向)分会场,纺织产品系主任徐杰老师以“为什么学、学什么、做什么”为脉络,突出该方向的新兴交叉学科特色。徐杰指出,纺织类(智能穿戴方向)专业的课程体系兼具纺织根基与智能特色,通过核心课程夯实专业基础,依托特色课程提升跨学科能力,借助实践课程衔接真实项目,致力培养“能设计智能穿戴产品、能解决器件与纺织融合难题”的复合型人才目标,让新生对专业发展及未来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轻化工程专业分会场,轻化工程系主任颜超老师为2025级新生介绍了专业的历史沿革、“轻化工程+X”课程体系、本科生导师制,以及科研实践平台和“三链融创”培养模式,并展示了学生在各类竞赛中的优异表现,帮助新生全面把握专业优势与发展路径,为后续学习与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会上,2022级学生柯芷姗、王志明结合自身学习与实践经验,分享了专业课程的学习策略,重点讲解了核心课程知识框架的构建与重难点突破方法,以及如何平衡科研竞赛与专业学习的关系。他们强调应通过“智育提升+附加分积累”增强综合测评竞争力,提醒新生专业学习要紧扣课程核心、主动对接实践资源,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统一。

此次专业背景教育讲座既涵盖专业内涵、课程体系、产业前景等核心内容,也提供了学长经验、实践路径与竞赛资源的实用指导。新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讲座增强了对专业的理解,明确了学习方向,今后将以更清晰的规划投入专业学习,为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积蓄能量。纺织学院也将持续优化新生专业认知引导机制,构建更加精准、务实的学生成长支持体系。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