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AI赋能与挑战:荣建华教授谈AI时代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

通讯员:杨佳宁来源:传媒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25-09-17审稿:刘登冉

9月14日上午,传媒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视觉传播与新媒体团队负责人荣建华教授,在南湖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青春会客厅”为2025级本科新生作题为《AI时代中国视听新媒体国际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兼谈大学生新媒介素养》专题讲座,210余名新生到场聆听。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登冉主持活动。

在AI技术深度重塑社会信息生态的当下,当代大学生作为数字原住民群体,其新媒介素养已超越传统媒介技能范畴,成为关乎个人发展、社会稳定与国家战略的核心能力。荣建华教授在讲座中特别强调了在媒介化社会加强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新媒介素养是指公众对各种新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新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新媒介素养的核心。媒介现实不等于客观现实,高校学生要警惕算法推荐下的“信息茧房”和“手机成瘾”,理性认识和使用新媒介,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荣建华教授的阐释,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需秉持审慎负责的态度,着力提升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力和算法素养,学会理性思考,自觉避免情绪化言论,从而逐步建立起清醒的批判意识和负责任的传播意识,做网络时代的优质公民。

荣建华在讲座中以TikTok为例,阐述了AI时代中国视听新媒体国际传播的机遇与挑战。TikTok目前全球月活用户超10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视听新媒体国际传播的成功典范。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精准推荐、跨文化融合与商业模式创新,显著提升了传播效率与文化影响力。

荣建华在讲座中,还通过提问启发同学们思考,大家积极互动,加深对视听新媒体发展的理解。同时,他深入剖析了中国视听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多重挑战,包括各国监管政策差异、数据安全风险、文化认同障碍及市场竞争加剧。他尤其提到TikTok在美、印等地遭遇的各种限制,反映出国际传播中的地缘政治与文化的复杂性。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中国视听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对策:加强合规与风险管理、深化本地化运营、坚持“内容为王”推动创新、构建多元传播格局。他以李子柒短视频的生活化叙事和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国际市场成功为例,指出中国视听传播内容正以情感化、艺术化的方式实现跨文化共鸣,一个视听传播的中国时代正在到来。

整场讲座历时两个多小时,案例丰富,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融合前沿学术热点与案例,为2025级新生提供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为学院学术生态注入了新活力与新动能,增强了学生对传媒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认识,也对学院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传媒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