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湖北日报〗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到红安县八里湾镇陡山村开展“数智赋能传统村落保护”社会实践活动

通讯员:李港、易凡来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25-07-06审稿:admin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李港、易凡)为助力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7月4日,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智绘红图”实践团联合红安县八里湾镇人民政府,走进陡山村吴氏祠开展“数智赋能传统村落保护”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等现代技术手段,为传统村落的数字化保护与修复提供新思路。

陡山村是第四批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行政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吴氏祠被誉为“鄂东第一祠”。吴氏祠建筑工艺精湛,屋顶、台基等处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及彩绘,内容涵盖家禽牲畜、神鸟瑞兽、历史典故等,生动体现了儒家忠孝伦理与修身齐家的传统理念,是地方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在八里湾镇人民政府的协调帮助下,实践团队深入调研吴氏祠的建筑结构与文化内涵。从龙飞凤舞式的特色山墙,到集娱乐与教化功能于一体的观乐楼,再到鸟语花香的前院,一处处别样的建筑充分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智慧。

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影像采集等技术对建筑细节进行数字化记录。据实践团队指导老师易凡介绍,此次实践将重点运用AI技术智能整理村落史料,并利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对建筑破损部分进行虚拟还原,为后续实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团队成员还走访当地村民,系统收集建筑历史与民俗信息,为建立数字化档案奠定基础。

“通过科技手段让古村落‘活起来’,既能为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也能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此次校地合作探索了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未来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传统村落的可持续保护与活化利用。

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近年来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此次实践活动是该校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非遗保护领域的创新尝试。后期还将构建数字化展示平台,让吴氏祠等传统建筑以更鲜活的方式走向大众。

湖北日报: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4231187/3806440/0?w=1751617083965&uik=ApQAV8eV&share_plat=wechat&sec=8e32b3b1&contentType=5&tencentShare=1&historyback=1

编辑:郑婷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