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光明日报〗纺织美学与科技光华:武汉纺织大学思政通识公选课《尚美中国》第六季开讲

通讯员:徐喆、郑婷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25-04-21审稿:admin

“书中每一处服饰描写都不是闲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这堂课让我真切感受到了纺织文化的魅力”“纺织不仅是工艺,更是传递价值观的密码”……

4月17日,武汉纺织大学思政通识公选课《尚美中国》第六季首讲在阳光校区崇志楼开讲,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罗锦银以《品红楼 学纺织——从〈红楼梦〉感受纺织之美》为题,生动讲述中华纺织文明的千年脉络,《红楼梦》中服饰文化与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学校在纺织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彰显出纺织产业的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双重价值。

罗锦银说,当我们逐字逐句品读《红楼梦》时,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与他们身上所穿着的纺织服装紧密相连。书中的服饰描写是中华纺织文明的缩影,更对当代人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纺织百科全书”。

他通过解析书中丝、毛、棉、麻等服饰细节,揭示纺织技艺与社会文化的深层关联。如“软烟罗”窗纱似烟雾缭绕,“雀金裘”以孔雀金线织就,既体现古代工艺的精妙,也暗喻人物命运起伏。他表示,书中提及的纺织品与清代纺织技术高度契合,而贾府华服与粗布麻衣的对比,更映射出封建社会的阶级分化。

罗锦银通过央视纪录频道正在播出的《丝绸之国》节目,分享了学校参与该片创作与录制一年半的历程。该片首次以丝绸为核心,系统地回顾了中国丝绸从古老工艺到现代科技的转变,突出了“丝绸不老,青春中华”的主题。

多年来,武汉纺织大学以科技赋能,让传统纺织焕发新生。校长徐卫林院士团队历时八年研制的“嫦娥五号”月面国旗,“嫦娥六号”月面国旗采用玄武岩纤维和智能织造技术;全球首条无水乙醇染色生产线,实现零废水排放,破解印染行业环保难题;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打破国际垄断,织就APEC国礼级羊绒围巾……

“纺织不仅是‘衣被天下’的民生行业,更是支撑国家战略的关键科技领域。”罗锦银说,从民生到航天,纺织的边界不断拓展。他从传统纺织、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未来纺织等四个方面展示了武汉纺织大学在纺织科技领域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成果,体现了纺织科技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如学校为“天问一号”提供耐高温密封装置;柔性电子织物可监测人体健康数据,智能防寒服亮相冬奥赛场;人造血管、无铅辐射防护服等生物医用材料突破“卡脖子”技术等。

课程尾声,一件件“纺大智造”的展品,连接起《红楼梦》的纺织美学与现代科技的光华。正如罗锦银在课程中谈到:“从曹雪芹笔下的‘雀金裘’到月面五星红旗,变的是一针一线的技艺,不变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份精神,正是文化自信与科技自强的根基。”

最后,罗锦银寄语同学们要通过认真阅读《红楼梦》,探寻那段悠久且璀璨纺织历史,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他鼓励同学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培养跨学科的视野和思维,努力成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实现纺织梦、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我是一名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本科生,此前没读过《红楼梦》这本书。通过这门课程,有了想品读《红楼梦》的想法,去找寻品味罗老师为我们解读的隐藏于字里行间的古代纺织服饰之美。这堂课不仅拓宽了我的专业知识边界,更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意和向往。我意识到,科技与传统并非割裂的两端,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启迪的”。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12204班陈边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光明日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8ce07772319647e0b0615a58954f18ae

编辑:郑婷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