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长江日报】刷新全球“加捻”技术,武汉纺织大学教授梅顺齐获“桑麻学者”荣誉

通讯员:长江日报来源:长江日报 阅读:发布时间:2023-01-14审稿:admin

应用在产业领域的“加捻”技术,从捻度不均匀到均匀,从需要几步工艺设备到只需一套工艺设备完成,武汉纺织大学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梅顺齐,带领团队与宜昌经纬纺机公司合作研发的工业丝直捻机、玻璃纤维加捻机,目前已经出口20多个国家。

这项研发成果已经刷新世界上“加捻”技术。1月14日,刚刚荣获202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别贡献奖-桑麻学者的梅顺齐教授,又忙着在江苏、浙江等地出差,和团队成员一起就缩短纺织设备工艺流程,减少摩擦降低能耗等方面进行攻坚。

武汉纺织大学梅顺齐教授在实验室工作

“桑麻学者”是我国为鼓励纺织行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彰在纺织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和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设立的荣誉。该奖项由香港桑麻基金会设立,现已纳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序列,更名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别贡献奖-桑麻学者,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11月,武汉纺织大学梅顺齐教授在上海浦东参加海上院士讲坛

“现在高端纺织技术,不仅仅在服装、家用等领域上应用。”梅顺齐教授说,纤维纺织品在产业上的应用,已经超过60%,比如汽车轮胎骨架、航空航天结构件与保温隔热材料等等, “纤维制品几乎渗透到生产与生活中各个领域”。

获奖相关信息

作为武汉纺织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6岁的梅顺齐教授,至今仍记得上世纪90年代去俄罗斯学习时的一幕,“在俄罗斯时,学校带我们去欧洲参观大型国际纺织机械展,展出的都是当时最顶尖纺织机器,但全是德国、英国、俄罗斯制造的,没有一个中国的机器。我就想,总有一天要让我们中国的企业用上自己研发的顶尖机器。”

回国后,梅顺齐教授开始主攻高性能工业丝加捻技术。何谓“加捻”?梅教授通俗解释,像我们搓绳子一样,是两个手在搓,而在工业领域就是通过机器把纤维加工成纱线,工业丝更细,怎么样在纤维加捻成纱的过程当中让它捻度更加均匀,这个技术最后体现在设备上面,才能进入到工业领域应用。

而很多产业领域都要用到这个技术。梅教授介绍,像轮胎的骨架材料,需要高强度化学纤维制品;电子领域的电路板的基础性材料,也需要用超细玻璃纤维,“我们首先要对这个超细玻璃纤维进行加捻成纱,然后再织成布,电子布就是电路板和柔性显示屏的一个基础材料,我们就是要开发防静电的超细玻璃纤维的一个加捻技术,为高档电子显示屏、电路板的加工提供技术手段。”

十年磨一剑。梅教授带领团队与企业合作,终于攻克“加捻”技术难题,并相继研发出工业丝直捻机、玻璃纤维加捻机,从原来加捻的不均匀到均匀,从原来几步工艺多套设备“浓缩”到只需要一套工艺设备,刷新世界上纺织加捻技术,大大提升中国纺织装备的国际地位。该研发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梅教授仍在马不停蹄继续攻坚路上:打造更加智能的加捻织造生产线;研发纺织机械关键部件表面强化技术,让其更耐磨更耐腐蚀;建设高端纺织装备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据了解,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工程95级校友、现东华大学覃小红教授,青岛大学房宽峻教授,江南大学高卫东教授,也荣获202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别贡献奖(桑麻学者)荣誉。

编辑:毛小康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