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记者 李小伟通讯员朱丽霞 孙文礼)近年来,武汉纺织大学遵循“大思政”教育理念,坚持探索规范思政实践课教学十余年,通过独立设置课程、设计独特的教学内容、融合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三支队伍等一系列创新做法,形成思政实践与专业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三合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了实践育人质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在中共五大旧址开展思政实践党史学习教育
规范化建设思政实践课教学体系
目前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但认识有差异,随意性大,质量参差不齐,标准规范明显不足。武汉纺大积极推进落实中宣部、教育部“规范实践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的要求,率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率先单独设置“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规范实践流程及考核标准,独特的教学设计,为大学生实践方式方法进行专题理论指导。单独设置“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部”,加强课程建设,统筹实践协同,组织编撰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导论》。系统性、全流程的改革创新,全面规范了教学体系,提升了思政实践教学实效。
规范化构建思政实践协同机制
目前高校普遍重视实践,积极投入,但实践育人资源分散,实践基地或重复建设或闲置不用,各部门分别组织实践,协同效应明显不足。武汉纺织大学依托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专业学院及学工团委等部门联合的协同工作小组,推进思政实践与专业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同向同行,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协同创新。学校积极共建共享已有思政实践基地、专业实践基地和“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统筹校地合作,充分利用已有实践基地,不断建设新实践基地,着力建设虚拟仿真思政体验教学中心。思政实践与专业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融合协同,将专业能力的强化与思想素质的提升结合起来,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效衔接,实现成才与成人的统一。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丽霞教授给学生授课
规范化融合思政实践课队伍
当前高校学生数量庞大,思政教师力量单薄,很难做到思政实践的全员覆盖,或是放任自流,或是规模有限,未充分挖掘发挥学校全员育人潜力。为此,武汉纺大充分发挥思政工作队伍协同效应,推进实践育人队伍融合。辅导员学科归属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思政课教师一起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参加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为思政实践进行专业指导,思政课教师作“三下乡”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辅导员参加思政实践的集体备课。三支育人队伍同向同行,形成实践育人合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了实处。
规范建设提升实践育人质量
近年来,武汉纺大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厚植爱国情怀与担当,全员覆盖的思政实践,学生人人能参与,走出校门走进基层,个个有收获,感受超乎想象,社会认识深化,专业需求强化,个人能力提升,责任担当增强,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关注环境生态的“绿色环保协会”获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关爱自闭症儿童的“蓝灯志愿团”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关心“三农”的“青春护农实践队”连续多年获得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专项奖励;学院学生团队的作品《月面国旗研制及衍生功能化制品的开发》获2022年全国“挑战杯”大赛特等奖。
几年来,武汉纺大通过规范思政实践教学,探索除了一条实践育人的新模式,“新模式既规范了思政实践教学体系,也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效应;既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悟思政课中所学的理论,又有效挖掘了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内涵;既提升了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增强了实践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艳说。
中国教育报:http://newapp.jyb.cn/app_pub/zixun/gaojiao/all/202210/t20221019_81857.html?docId=8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