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视频剪辑 金英,通讯员 郑婷,实习生 肖楚晗 毛祯)
8月3日,武汉纺织大学非遗社团的同学们忙着整理此前在武汉市新洲区项山村“教学”的收获——30件由当地农家的婆婆、阿姨们绣出的汉绣作品,包含文艺布包、装饰画、项链、胸针、耳环等品类。
“7月28日,我们12名非遗社团的学生、3位汉绣传承人、1位专业老师组成的武汉纺织大学汉绣传承实践团队,在项山村上了一整天课。去之前担心没人来,没想到特别受欢迎,来的人比我们预料的多一倍,绣了一天,也没一个提前走的。”社团指导老师郎丽说,以前团队做汉绣传承都是进校园,看来,进乡村也大有可为。
乡村的阿姨、婆婆们跟着武汉纺大师生学做汉绣作品
“汉绣本就是荆楚地区民间妇女刺绣的杰出代表,其图案造型、色彩、构图极具荆楚审美特色,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很容易打动女性的。”当天为“乡村学生”授课的汉绣武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燕说,她通过PPT演示、讲解汉绣作品实物等方式,为现场的60多位村民介绍了汉绣非遗项目,当她讲到只需几个小时,大家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精美作品时,“学生”们都跃跃欲试。
乡村的阿姨、婆婆们跟着武汉纺大师生学做汉绣作品
要绣的是武汉纺大学生们提前设计好的绣稿和针法,包括建党100周年、九头鸟、瓜瓞绵绵、山海经·福佑九州等四个主题,有“版样”。项山村的“乡村学生”被分为5组,每组任务不同,将不同的绣片加工成包包、挂件、项链、手镯、装饰画等生活实用品。在他们配色、过稿、绣制时,武汉纺大学生就担任辅导老师。
阿姨、婆婆们的作品
“他们的审美水平出乎我意料,针线活也很棒。”武汉纺大服装设计专业大二学生朱海怡说,她对何桂香阿姨印象深刻,她不仅很快掌握了汉绣基础绣法,在布包上绣出了小花,还在旁边用红线绣了个“香”字,表明是她的作品;还有位周秀梅阿姨,她绣的是天安门,完成后她很开心,说自己以前没接触过刺绣,没想到第一次就能绣这么复杂的作品,感谢老师教得好。
阿姨、婆婆们的作品
“待疫情形势好转后,我们就回村里为大家办作品展。这几天,好多阿姨都问我们啥时候再去,说还想学做别的东西。”郎丽说,通过团队的努力,古老的汉绣在偏远的乡村有了许多知音,这令大家很骄傲,接下来,他们希望还能开展更多类似活动,让更多人感受汉绣之美,甚至拥有自己的作品。
新闻链接:http://jmwap.ctdsb.net/jimushare/news/detail_index.html?contentType=5&contentId=1273819&cId=0&tencentShar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