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靓 编辑:叶克志)10月14日,武汉纺大国际学院给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国概况》课,聚焦中国脱贫攻坚。来自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菲律宾、印度、埃及、加纳、坦桑尼亚等9个国家的80多名国际研究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学习。课堂邀请了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红旗坪村驻村第一书记、武汉纺大1990届校友肖曙光,曾任南漳县九集镇双泉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武汉纺大干部陈海,并连线采访了红旗坪村驻村干部李冬林,三位扶贫干部讲述了各自参与中国脱贫攻坚伟业的故事。此外,7名曾经深入到红旗坪村和双泉村的国际学生还分享了他们关于中国减贫的见闻。课堂由国际学院党委书记潘文星主持。
潘文星说,在第7个国家扶贫日和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同学们了解中国的减贫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摆脱贫困是世界难题,消除贫困不仅是中国人的梦想,也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和奋斗目标。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世界各国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应对挑战。潘文星还结合亲身经历与国际学生分享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农村的巨变,并介绍了学院近三年不间断地组织国际学生深入中国深度贫困村开展的“感知中国·脱贫攻坚”社会实践活动。
肖曙光同大家一起回顾了自2018年2月以来的驻村扶贫工作,包括落实一户一政策,发展养蜂和种植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关爱活动,推动城乡情感交流等。肖曙光还分享了两个扶贫小故事。某天的凌晨5点钟,住在深山里一位老婆婆的房子被大雪压垮了,她的第一个电话打给驻村工作队,第二个电话才打给自己在外地的子女。当驻村工作队冒雪步行2个多小时到她家时,她感动得哭了。扶贫工作队替村里一位88岁的抗美援朝老兵修房子、修路、理发、送军衣的故事。肖曙光说扶贫近三年他的最大感受就是,只要付出真心、真情扶贫,把群众利益放在心里,就能获得村民的支持和信任,这个信任也正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李冬林在接受连线采访时,回顾了三年来奋战在脱贫攻坚前线的心路历程。他说,远离家乡驻村工作虽然艰苦,但从没后悔。老乡淳朴的感情,脱贫工作取得的成绩,乡村面貌的巨大改变,都令他很有成就感,因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国家大计,能够参与其中是人生中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陈海于2019年在学校扶贫点南漳县九集镇双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颇有感触地说,武汉纺大驻村工作队全体队员与双泉村百姓同吃同住,走进了百姓心里。近年,驻村工作队发挥学校的优势,积极开展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志”、“智”双扶,帮助村干部和老百姓拓眼界,开思路,引入了生态停车场、稻虾养殖、樱桃种植等产业,为双泉村的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贡献着纺大力量。
课堂上,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俄罗斯、加纳、埃及等国家的7名学生代表分享了他们进村入户的一线见闻、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的扶贫政策,纷纷点赞中国的脱贫成就,并表示中国的脱贫实践可以给自己国家的减贫工作带来许多启发。课后,线下的国际学生还围着几位讲课的校友和老师提了许多感兴趣的问题。
在这次课堂上,还播放了两部武汉纺大制作、由武汉纺大国际学生讲述的中国脱贫攻坚纪录片和小视频。
湖北教育资讯:https://www.toutiao.com/i6883756157190537742/?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4×tamp=1602749924&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ios&use_new_style=1&req_id=202010151618440101291640703604EFCD&group_id=6883756157190537742
CCTV:https://mp.weixin.qq.com/s/6op5Eb8jCaylfqwZTpCQ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