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8月6日讯打破“纺织就是纺纱织布”认识误区,组建“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科技平台,汇集了徐卫林教授等一批拔尖领军人才,促进了“为烟囱戴口罩”等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在鄂转化。纺大方案、纺大智慧,武汉纺织大学“织就”一条科研强校之路。
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上,锂电池隔膜材料对外进行展示。
随着材料等新兴前沿学科的崛起,以医疗卫生纺织品为代表的“现代纺织”科研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武汉纺织大学在人工心脏瓣膜、小口径人造血管、高端医用敷料、人造骨骼,以及军工航天、节能环保、智能穿戴等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已具备基于纤维的基础研究、制备技术、成型技术、应用推广、产品设计等全产业的较强实力。
近年来,武汉纺织大学坚持立足湖北、服务湖北,与湖北地方政府、企业深度对接、协同发展,一大批技术成果在湖北省武汉市内企业实施转化:“普适性柔顺光洁纺纱技术及其应用”等技术成果落户襄阳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获年度湖北省十大成果转化奖和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携手武汉裕大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打造首批全国产智能化纺织工厂;与当代集团合作的“战地止血用多糖纤维织物”正在进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
2019年11月,武汉纺织大学“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论证,到会院士专家高度评价实验室的人才团队和创新实力。平台定位服务湖北省地方社会经济和纺织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在研究方向上与其他同行业国家级科研平台形成互补,为今后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徐卫林教授担纲实验室主任,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梅顺齐任实验室副主任。2019年,该科研团队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今年6月,该校从四川纺织科学研究院重点引进了王桦教授及其团队。王桦教授作为四川纺织科学研究院的总工程师、国家科技奖的获得者,是我国高性能纤维及其非织造布领域的领军人物,其“高温除尘滤袋技术”前期已经在湖北应城落地转化。目前,随王桦教授“一同来汉”的“耐高温电池隔膜技术”正在武汉市江夏区产业化推进中,预计带来20多亿元投资,同时将有效助益该地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建设。(通讯员冯军 丘剑山 记者陈洁)
长江日报:http://www.cjrbapp.cjn.cn/p/19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