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心理抗疫 专家行动”专栏,由本报联合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家服务队开设。这支由湖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指导的专家队伍,由我省80余所高校266名志愿者老师组成。今天的主讲人是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服务队成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咨询师、武汉纺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赵宝富。
今天距武汉“封城”已经整整一个月,不少人首次与外界隔绝这么长时间,觉得越来越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应该如何自我调整?赵宝富老师为您支招。
请尝试收拾“心情的屋子”
赵宝富
受疫情的影响,人们居家隔离。虽说身在家中,可是情绪早已动荡不安,非常容易焦虑,什么也做不进去。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1、正确认识情绪。
情绪是外部刺激和内在欲求是否匹配的反应。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分为正向情绪、负向情绪。疫情当前,人们可能产生恐惧、焦虑、愤怒、内疚等情绪反应,这是我们自身机体对突然变化的外部环境的自然反应。当然,如果情绪反应过度,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影响到了睡眠、食欲等,就要引起更多注意了。
建议:(1)自我觉察当下的情绪是现实问题的客观反应,还是陷入了“高估外部风险性,低估内在应对力,灾难化结果”的思维陷阱,如果是后者,请及时调节自己的认知。
(2)纵向比较,看自身在以往类似状态下是否也有情绪的过度反应,当时是如何应对的。有时自身以往经验等在应对新问题时可以起到“旧药新用”的不错效果。
2、梳理分享感受。
疫情期,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家庭相处模式等会发生迅速的被动变化,这些促使人们快速调动自身适应与调节能力。适应的不同内容、不同时期、不同程度都会与之伴随着不同的情绪感受。当你发现总是情绪暴躁难安时,你可以这样做:
(1)适当抽点时间,把自己不舒服的感受做些梳理。比如,对被感染的恐惧,对居家生活物资不足的焦虑,对没能更好照顾家人的内疚等,梳理感受正如收拾“心情的屋子”。“心情的屋子”收拾好了,各种情绪也就得到了疏解。
(2)疫情期间,每个人的不便和苦恼大多相似,分享和相互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彼此分享当下的感受既可以缓解心理压力,也可以拉近彼此距离,抱团取暖。
3、适当接收信息。
了解与疫情相关的有效信息和基本知识,对于科学应对非常必要。但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容易造成个体信息量过载和虚假信息掺杂等问题。部分人反复暴露在疫情相关的信息中不能自拔,部分人因为听信虚假信息而悲观愤怒等。
建议:(1)筛选信息渠道。多关注官方媒体和权威信息,减少虚假信息带来的影响。
(2)减少信息摄入。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给自己制定查收查看与疫情相关信息的时间段,时间段外不去理会。
4、工作生活归序。
疫情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在新的适应方式尚未调整好的较短时期内,人们会一时手忙脚乱,感觉糟糕透了。
建议:(1)合理看待短暂“失序”。每个个体在应对疫情时,调动内外部力量适应新情况、新方式都有个过程,学会接纳短暂的“失序”。
(2)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各种不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森田疗法中的核心理念“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或许很适合这个阶段的我们。
5、正向把握当下。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当下的处境和寻找改善的途径。
建议:(1)转换思维,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居家隔离是一家人难得的相处机会;平时总是睡眠不足的你有了足够的时间休息;平时烟瘾难断的你因为买不到烟居然戒烟了等等。
(2)相信自己的潜能。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各种不便,充分调动内外部资源,多做尝试,或许你会发现未被自己发现的潜能。
做好以上这些,调整好自身心态,早日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
楚天都市报:http://www.ctdsb.net/html/2020/0223/hubei293435.html?uct=MjAxNTgyMzI0OTUwMDAyODg1%20%20%20%20&mobid=YZrYfy&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