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加强对时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学术合作,探索时装产业的创新前沿和趋势,近日,由武汉纺织大学主办的“融合与共生”——首届时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论坛在武汉纺织大学举办。
本次国际学术论坛以“融合与共生”为主题,与会代表聚焦国际时尚产业前沿,围绕可持续发展与产业、设计、文化、科技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罗马尼亚、葡萄牙、孟加拉、印度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15位专家,来自国内时尚行业产业链的相关学者、企业代表、院校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倪阳生在论坛致辞时说,纺织工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新标签——科技、时尚、绿色,即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他强调,未来服装产业的发展要立足当下,将环保理念渗透到行业的前线,引导市场和企业走上绿色环保之路,满足社会对绿色纺织服装产品的要求。
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彭育园教授致辞并作题为“时尚与未来”的主题报告,报告围绕环境友好的绿色“新时尚”、以人为本的和谐“新时尚”、继古开今的创新“新时尚”三个方面阐释了对未来时尚的理解,介绍了武汉纺织大学在时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重要实践与探索。
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澳大利亚****、葡萄牙米尼奥大学、罗马尼亚Gheorghe Asachi技术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和在时尚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工作,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教授、废旧服装和纺织品再利用及循环经济领域专家David Tyler认为,在过去的20年里,生产者责任的概念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循环经济”的概念逐渐被重视。我们的目标已经不仅是减少废物,而是将废物转化为资源,即废物材料是循环利用而不是丢弃的。同时,新出现的各种技术解决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文化障碍,对零售业、供应链、消费者、设计师均会产生影响,需要加以解决。
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教授、ESPRIT项目联合创始人、时尚与可持续发展领域专家Lynda Grose回顾了时尚和可持续发展历程,指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理念的冲突。她强调:若想让时尚界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
澳大利亚****副教授、尖端材料研究所循环经济与可持续价值领域材料设计专家、2017年全球变革大奖获得者Nolene Byrne介绍了****对于可持续发展纺织材料的研究前沿:如何利用废弃服装提取色素,如何利用上循环方法从纺织废物中增值及新型纤维素材料的开发等。
葡萄牙米尼奥大学教授Raul Fangueiro分析了各种天然纤维材料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并结合科研成果转化案例介绍了多种新型纺织材料研发的科技前沿讯息,他认为科技因素在未来时尚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罗马尼亚Gheorghe Asachi技术大学教授Mirela Blaga结合针织产业对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时说,时尚已进入数字化、集成化制造时代,并介绍了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发的智能针织制造系统。
论坛期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西安工程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赢家时尚控股有限公司、烟台明远家纺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等数10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时尚可持续产教联盟”,旨在整合高校与企业资源,为行业人才培养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平台支撑。
论坛期间还举办了首届“赢家时尚杯”世界环保服装创新设计大赛。大赛突出环保理念下的服装创新设计,旨在通过设计作品传播可持续设计的理念,探寻可持续设计的新方法、新途径,同时鼓励并发掘兼具科技和时尚创意理念的复合型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