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报 记者 张屏 通讯员 郑婷
前段时间,电视剧《延禧攻略》大火,该片服装色系也让人耳目一新,采用国际流行配色——“莫兰迪色系”,色彩柔和细腻、饱和度低。近日,记者走进姚金波教授的办公室,首先看到的是衣架上一排“莫兰迪色系”的内衣和婴儿服,旁边则是一罐罐中药材。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衣服的颜色,就是用这些药染出来的——用红花染出粉红色,用山茶染出褐色……
植物染料比肩合成染料
用植物为织物上色,古已有之。中国传统色彩中的“茜色”,就是用茜草染出的一种深红色。但植物染料稳定性不够:水洗光照易掉色,甚至汗液都对它有影响;在工业化生产中,这种染料也难以均匀上色,容易造成色差。目前,纺织业中大量使用的是合成染料。“合成染料最大的问题是会造成污染。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希望纺织品更天然安全。但植物染料工业化生产的某些环节需要突破,我想试一试。”姚金波说,因为中国有种植中草药的传统,十几年前,他开始琢磨用中草药做染剂。为了减小推广阻力,他决心利用工厂原有的设备,仅改变工艺过程。2003年,他和一家羊绒企业合作时却遭遇打击:毛线的颜色染得很好,但做出的衣服在橱窗才放了一周,颜色就不对了,项目做了一半就结束了。
姚金波和团队没有气馁,多年来,他们不断完善生产工艺,如今,他们开发出的植物染料基本覆盖整个色系,能应用于棉毛麻丝上,不仅着色均匀,在耐洗衣液等有机溶剂等方面,也达到了合成染剂的标准,“现在植物染料做出的纺织品很受欢迎,其中一半销往国外。”姚金波说,通过技术进步,“中国制造”正在提升附加值。
姚金波还有想突破的:继续提高植物染料的耐日晒能力。
未来衣服不染也有颜色
15岁就考上天津纺织工学院(现天津工业大学)染整工程专业的姚金波还有更多奇思妙想:能不能不用染剂、不染色,让衣服有颜色?“真可以。我们在衣服上涂一层很薄的纳米材料,让它形成光学干涉现象,这样我们就能看到颜色了,不同厚度能得到不同颜色。”姚金波说,这颠覆了以前的化学处理思维,而是以高能物理为背景,跨学科才能创新。
姚金波一直在思考智能制造,希望提升染色工艺的智能化水平,比如通过控制系统捕捉染色反应时的不同信号,智能调整,还能记住反应过程,作为下次的参考。此外,看到衣物使用周期正大大缩短,他心疼纺织材料的浪费和对环境造成污染,决心做纺织品材料的再生,目前只有涤纶实现了回收熔绒再度聚合做纺织品,其他纺织材料再生难度都很大。想做的事太多,姚金波总是从早忙到晚。这个国庆节,他也是在工作中度过。
姚金波简介:
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_”特聘教授,教育部轻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纤维结构、性能与纺织品功能、实用质量间的关系;新型纤维加工技术、整理技术与特种纺织品;纺织品的功能整理。近年来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省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楚天都市报: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81008/ctdsb328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