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楚天都市报〗纺大教授要让牛仔由“黑”变“绿”

通讯员:楚天都市报来源:技术研究院 阅读:发布时间:2018-09-28审稿:

楚天都市报记者 张屏 通讯员 郑婷 实习生 陈羽佳

说起武汉纺织大学教授易长海,知道的人不多;在国内牛仔圈里,他却是鼎鼎大名的“牛仔大叔”。他主导的国家纺织行业牛仔服装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大学仅此一家;几乎每年的中国牛仔产业新技术发展报告,都由他主讲介绍。“我要重塑牛仔生产工艺,让牛仔时尚、绿色、生态。”近日,记者了解到,他把一年约三分之二的时间泡在牛仔工厂里,致力于把牛仔由“黑”变“绿”。

推进牛仔微水化生产

长期以来,生产牛仔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被人诟病。“我的学生在工厂跟踪做实验,得出制作一条牛仔裤需要约250公斤水的结果,洗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染剂、助剂。”易长海说,从普通白棉布到有斑驳效果的牛仔裤,需要经过色织、浆染、裁缝、水洗及后整理等多道工艺,要想少用水,需要进行全产业链变革。“我们在合作工厂已经上了一条示范生产线,用激光技术、生物技术、具有替代人体操作工艺的自动化仿生技术等技术集成,代替传统大量化学洗水工艺,一些关键工艺耗时从以前的一星期减少到1分钟,少量废水过滤后实现在线循环使用。”易长海说,新工艺能制作90%以上的传统牛仔裤品类和大量新型牛仔裤,单位耗水量却降低为每条牛仔裤2至4公斤水,实现了牛仔的“微水化”生产。“也许过不了几年,新技术就会颠覆牛仔行业,使它真正实现环境友好、绿色生产、可持续性发展。”易长海说。

进军牛仔行业只因少人做

中国牛仔行业相关从业人员达1000万人,年产值几千亿,但国内相关研究专家并不多。“人人都有牛仔裤,我做的事跟每个人都有关呢!”易长海说,“牛仔产业链工艺复杂、工厂环境较差、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他就想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多学科背景,给了易长海底气。他大学和硕士阶段学化学,博士学材料,在江汉油田工作过,在中石化车间干过活,做过湖北石首市管科技和工业的副市长,在武汉纺织大学还当过7年的科技处长,熟悉纺织品的全产业链。“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车间中。”这是他实验室墙上的一排牛仔蓝大字,他也确实爱下车间,和不少牛仔企业的老总、工程师、洗水师傅是朋友,计划利用两年的周末和假期,在企业免费培养百名学生。

“中国第一条工业生产的牛仔裤诞生于1978年,牛仔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成长的。我想在大学建一个牛仔博物馆,人们不仅能在这里了解牛仔裤的前世今生,还能快速为自己定做一条牛仔裤。”易长海说。

人物介绍:

易长海,武汉纺织大学博士,教授,牛仔产业国际知名学者。先进纺纱织造及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纺织行业牛仔服装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纤维及其制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项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楚天都市报: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80925/ctdsb3282128.html

编辑:郑婷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