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12月11日讯(记者 夏静 通讯员 毕研强)近日,由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冯泽民教授主编、武汉纺织大学纺织非遗团队共同编写的《荆楚汉绣》一书在武汉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绣技艺的专门著作,近38万字填补了汉绣研究领域的空白,是武汉纺织非遗团队研究汉绣的标志性成果。
《荆楚汉绣》一书从2008年开始动笔,时隔五年终于完成。全书共分八章,包括汉绣历史沿革、文化内涵、艺术风采、工艺特色、艺人寻踪、绣品鉴赏、传承发展等内容,著作对汉绣的历史脉络、艺术特色、针法技艺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考察与研究,以科学求是的精神对汉绣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力求还原汉绣真实的面貌,从新的视域认识汉绣的价值,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历史的记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该书作者冯泽民,现任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潜心研究中国汉绣文化30余年,在汉绣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学术成果,著有《中西服装发展史教程》、《汉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集》等专业著作。然而,在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艰辛。
30年前,冯泽民被医生诊断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症,该病会引起患者视力逐渐下降,最终可导致失明,直到现在还没有根治的办法,属于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从那时候,冯泽民的视力开始逐渐减弱,直到现在中心视觉完全模糊,只能靠余光来观察。疾病的折磨并没有把冯泽民打垮,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他一门心思扑在了汉绣文化的研究上,这一干就是30余年。其间,他凭借过人的听力与记忆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汉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许是老天和我开了个玩笑吧,我本来是研究视觉艺术创作的,由于眼疾,就改行,与汉绣史论结了缘。”冯老师解释说。
《荆楚汉绣》是冯泽民及其团队潜心研究汉绣文化的智慧结晶,当被问及编写此书的初衷时,冯泽民说:“目前湖北省内从事汉绣的艺人不在少数,但得到市场高度认可的并不多,我虽然眼睛看不清,但我觉得我可以用我的专业知识为汉绣艺人们做些什么,为汉绣的发展做些什么。”
近年来,冯泽民所在的武汉纺织大学纺织非遗团队专心致力于荆楚地区纺织服装非遗研究,领域涉及汉绣、西兰卡普、黄梅挑花、红安绣活、阳新布贴、红安大布等部分濒临灭绝的荆楚地区纺织服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构建湖北中东部地区刺绣文化产业带的研究》、《湘鄂西部土家织锦传承与文化产业开发研究》等项目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1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3项,发表学术论文31篇,出版文集与专著2部,相关横向课题5项。团队学生先后获得全国挑战杯三等奖、湖北挑战杯特等奖、首届湖北非遗设计大赛金奖等奖项10多项。相关研究已起国家非遗中心、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非遗中心、武汉市政府等政府、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的高度重视。
网址链接:http://difang.gmw.cn/hb/2012-12/10/content_5966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