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才交流〗2012年第12期:李南供稿
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艺术哲学大师,罗伯特博士在全球带领其团队进行相关领域的项目研究与合作。同时,他在企业界和教育界的管理、教学、培训、与人力资源等领域颇有建树。他时常在全球各国开展讲习班和研讨会,广泛的旅行见闻与综合文化知识使他拥有杰出的演说才能。同时,他还兼任众多专业协会的领导职务。
罗伯特毕业于美国波尔州立大学,随后,相继获得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始终专注于对教育学及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研究。他曾任职于多所美国大学,从事教学与行政管理等工作,并在全球四大洲中的6个国家讲学、授课,同时也为美国一家财富100强公司进行人力资源工作的指导。罗伯特几乎倾注其半生精力于人力资源管理与教育教学工作,足以见得他是一位有着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者。
退休后,罗伯特踏上中国的荆楚沃土--武汉。在5年的工作时间里,作为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教学主管,他热爱中国、关心纺大、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让我们为之赞叹。他不仅带来了西方全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其过硬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品也受到全校师生的赞誉。他不仅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在英语教学工作上,还在研究生英语教学、课程与教材编撰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编撰的教科书《研究生英语课程》被中国众多高校所使用。如今,他顺利完成在中国武汉纺织大学5年的辛勤工作,将用更多时间游历世界,专于写作。
此外,罗伯特还是一位发行过专辑的词曲作家和摄影师,同时也是一位乒乓健将。
引言:
我一生中看到的关于中国的文章和评论不计其数,时常在想这些作者是否真正到过中国待上一段时日?因此,我认为相当一部分作者不了解这个国家。时至今日,我已经在武汉的一所大学工作5年。武汉是坐落在雄伟长江边,且拥有近900万人口,华中地区最大的都市。迄今,5年的光阴见证着我在中国的旅程,我的脚步踏过了23个省份和60多座城市。随后,我发现我对中国的大街小巷十分熟悉,可以恬然淡定地自由出行,洋洋洒洒地谈论并与大家分享某一地区的人文历史,这让我赏心悦目。用“中国通”这个称谓形容我也毫不夸张,因为我已对这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国度和那些可爱的人民了解颇深。
我写这本书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希望它能帮助读者了解一些关于中国的本质真象,也希望它将鼓励人们亲身来到这里,亲眼看到这个迷人的国家,能亲自体会和了解中国。我坚信,任何人都不能写书或公开谈论中国或任何国家,倘若他没有花至少一年——当然两年或者更长时间会更好——去了解这个国家和人民。苏格拉底曾说过, “对知识的渴望是人生的最高追求”。花些时间来这里吧,我还会在这里迎接你们呢。
我意识到有些西方国家的朋友兴许不认同我的某些观点和看法,甚至我的一些中国朋友也不认同。这其实是人类的本性使然吧。这都是我自己的见解,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而已。是我自己把它们分类归为一个个章节。我相信,对于每个章节的主题,读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可以对这本书中所有言论负责。因为某些个人原因,文中有些人的名字并不是真名。我希望这样的做法不会伤害到任何人,这样做也不是我的本意。如果我的言行举止对某些人造成了不便,我真诚的向你们道歉。
最后,我想说这本书记录了我在中国这些年的点点滴滴与所感所所悟。它不是一份详实的专业新闻报告,我也并不打算让它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它仅仅记录了我在中国所见所闻的观察和经历及我的一点浅见与感悟。这些内容看起来可能会让人觉得自命不凡,但这并不是有意而为之。我所谈论的故事仅仅是希望它们能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我会如此热爱这个国家和这里人民。正如中国经典小说《京华烟云》中的女子冯红玉所说“写作是在孤单时同自己的对话”。这本书正是我的自述。我希望它能为你们的独立思考和交谈供给些素材。对任何事物所持的观点与看法是因人而异的。这本书是100%我眼中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