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纺织报〗纺织院校非织造专业学术骨干谈产学研人才储备

通讯员:来源:纺织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13-01-10审稿:

〖中国纺织报〗1月10日报道:2012年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一年,我国非织造产品年产量达400多万吨,在全球遥遥领先。然而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

首当其冲便是原料,原材料价格提升,新材料发展不够,合成纤维市场没有打开,导致客户的购买力下降。二是我国非织造企业多为乡镇民营企业,不能否认其为我国非织造行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很多企业只知道埋头做订单,对工艺技术并没有深入研究探讨。三是国内许多非织造设备的合理性与精密度不够,导致产品质量没有提升,多在中低端徘徊。四是国内企业管理体制不规范,员工24小时两班倒超负荷工作,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尤其值得一说的就是产学研衔接不够,高校老师发表的论文、拿到的专利很多,但是真正将这些技术运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却是少数。

2013年行业加速发展,首先就要改变“行业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这一观念,不能拿企业规模来衡量企业的效益。要知道,只有技术含量上去了,产品的附加值才能提高,企业才能获得利润。另外还要加强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着手加强人才的自我培养,只有员工踏实工作才能换来企业的发展。近期,福建省晋江市政府与上海东华大学签订了一项合约:只要东华大学的毕业生到晋江市非织造企业就业,政府就会对该人才进行嘉奖,工作满一年,政府补贴一万元,工作满两年,政府补贴两万元,以此类推,此外还会有购房补贴,以此来留住人才。这样的做法,进一步落实了“政产学研用”这一方针。

如何更有效地发挥院校力量也是关键。从2012年我国主要纺织院校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推选骨干教师的“标准变化”不难看出,如今的学术骨干不仅在科研项目、教学成果上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对行业有着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深入浅出的理论见解,此外对于其在国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是否有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授权,是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学奖励等方面的要求也比往年更为严格。

新的一年,我国纺织高校要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与选拔,核心就是“选合适的人做老师”。博士毕业生并不一定适合当老师,老师肚子里不仅要有东西,而且要能讲出来,能给学生传达下去。此外,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例如选择一批青年教师到企业兼职合作,一方面将最新的、更先进的技术带到企业去,另一方面可以将生产一线的情况更详细、更真实地反馈回来,做到真正的产学研相结合。

武汉纺织大学 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并驾齐驱

教师的知识结构,一要“精”,二要“博”。在书籍中开阔眼界,细心钻研中领悟精华。不仅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要用实际去证明理论。

姓名:张如全

职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留学人员联合会理事会理事。

科研:近期承担的“一种织物接触冷感测试装置及方法”等项目获国家专利授权2项,申报“一种电洁纺纱方法”等国家专利5项。承担“电子服装关键技术研究”等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3项,产学研项目1项。承担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校企结合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项,参与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非织造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教育模式与机制研究”1项。

教学:2012年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非织造原理》申报校级精品课程。“非织造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教育模式与机制研究”教学改革项目获湖北省教育厅2012年立项。

寄语: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织造布将在汽车、医疗卫生、农业、土工建筑、工业及国防等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新材料、复合加工技术在非织造产业的应用必将推动非织造产品向各个行业渗透。未来非织造布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是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下,朝着设备高产高速、产品功能化、高附加值化方向发展。2013年国家要加强在非织造材料方面的政策扶持和经济投入,在宏观方面把控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企业要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向国外先进技术学习,实现产品由中低档到高品质的提升;学校要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让学生多去企业学习一线知识,要让企业多到学校宣讲教育,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编辑:崔佳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