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2月20日讯 记者李新龙 通讯员陶建康 晏伟
一项重大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能给企业带来多大效益?山东如意集团给出的答案是:30%以上的产业增加值,以及国际纺织服装行业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这项了不得的成果,正是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徐卫林发明的嵌入式纺织技术(以下简称“嵌入纺”)。
如意集团是如何转化、应用此项成果的?近日,记者来到山东济宁,在该企业的总部一探究竟。
改变的不仅是一道工序
丁彩玲现任如意集团执行总裁,在“嵌入纺”从成果到产业化的几年里,她一直担任项目负责人。
带领记者参观巨大的恒温恒湿毛纺车间时,她指着一排排高速纺纱的机器说,这个车间全采用的“嵌入纺”技术,一天要生产5万多米毛料。当时为了实现由实验室到工厂化生产,足足用了7年多时间,直接投入达6000多万元。
其间多次因试验不成功,开发团队陷入绝望的境地。纱线断头率高,是困扰技术转化的瓶颈之一。技术人员要在一台机器上反复试验,做调整转速、改装设备、分析参数等各种工作。一台机器一天要消耗纱线70多公斤,一年两三万公斤。仅攻克此项瓶颈,就用了近两年的时间。
让“嵌入纺”替换传统技术,改变的不仅是一道工序,而是一个系统集成创新的过程,属于颠覆性的纺织技术革命,结构、工艺、设备等要升级改造,生产线的工作流程、工人操作习惯等也要随之改变。这些改变,对企业而言是一次涅磐。
“涅磐有阵痛,却十分值得。”丁彩玲介绍,如意集团从此摆脱了价格战,生产的面料和服装60%出口海外,在国际上十分抢手,且价格说一不二。如精纺呢绒,当国内出口价格平均8美元一米时,“如意纺”的价格是80美元,国际知名品牌阿玛尼对其高档面料的采购价是180美元。
去年,该集团年产值突破200亿元,稳居中国纺织企业龙头地位。
无限拓展成果的价值链
自然界中,有许多性能优良的纤维,如羽绒、木棉纤维、杨花、蒲公英等,由于纤维短,受技术的限制,无法得到很好的利用。
发端于毛纺的“嵌入纺”技术,突破了纺纱技术的高限,又打破了原料使用的低限,不仅使只能做低纺的原料能做高纺,纺出700公支的棉纱和500公支的毛纱,也可用短纤维原料纺纱织布。这是一项可无限拓展应用领域的技术。
经过近两年的持续创新,如意集团已升级到“嵌入纺”第三代技术,拓展至棉纺、麻纺和化纤等领域,并通过对毛、棉、麻、化纤等各种纤维的任意组合,创造出多元化、多组分、多功能的系列产品。
例如:独步天下的高抗皱性面料,无论怎样搓、揉、挤、压,用这种面料做成的服装,可始终保持笔挺;厚厚的羽绒服可化成单片薄衣,保暖性能不减反增;一克重的羊毛可拉细拉长到500米,打破了意大利人保持多年的世界纪录,使羊毛也能做成轻薄透气的衬衫。
“我们的产品附加值和效益,远远高于所谓的IT产业。”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对记者说,纺织业不是夕阳产业,不断创新的企业永远年轻。
用顶级技术打造顶级品牌
位于如意总部三楼的产品展示馆里,陈列着各种面料做成的西装、裙装、T恤等新产品,琳琅满目。
工作人员指着一款印有中国传统花纹的围巾说:“这是质量全球第一的羊绒围巾,国外做不了。”围巾摸起来像丝绸一样薄、像婴儿皮肤一样嫩、像牛仔布一样伸拉自如,入手分量十分轻。
2011年,如意集团以“嵌入纺”技术为依托,创立了高端品牌“皇家如意”。这款围巾是“皇家如意”品牌的主打产品,国际售价1.6万多元,10倍于产品成本,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去年的产品已销售一空。
“这款媲美国际奢侈品牌的围巾,是世界唯一技术制作的产品,凝聚了科技人员7年的心血。”丁彩玲介绍,围巾的原料来自青藏高原阿里地区的小山羊羊绒,产量十分有限。由于该羊绒纤维细,平均不到14微米,且纤维短、材质滑,此前只能纺织用于羊绒衫、大衣等厚重的面料。而“嵌入纺”技术,还原了这种珍贵原料纤毫、柔滑的魅力。
“皇家如意”一改中国企业“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由如意集团原创,意大利、德国企业制造,使中国服装品牌步入了世界最高殿堂。据权威机构评估,如意集团的品牌价值达110亿元。
邱亚夫认为,只有技术和品牌双轮驱动,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徐卫林团队还在科研之路上奋力攀登,与此相关的科技话题,本报将继续关注。
记者手记
如意的启示
2009年,“嵌入纺”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国家多个部委联合委托如意集团,向全国500家纺织企业推广该技术,意图推动中国纺织业的进步。但时至今日,却没有几家企业真正取得涅槃般的成功。
显然,缺乏积累的“依葫芦画瓢”,无法分享科技的红利。
那么,如意集团的成功,给企业创新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
首先考验的是企业的眼光与胆略。如意集团转化“嵌入纺”,耗费的时间和资金巨大,面临的风险同样惊人。当年徐卫林教授与如意集团谈合作时,他曾坦言技术并不成熟,但邱亚夫没有丝毫犹豫,当天即整合各环节技术力量,组成了攻关团队,开始了7年“长征”。而一些企业,可能几个月转化不成就要放弃。
如意集团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毛纺服装、棉纺印染产业链,涉及毛条制造、毛纺、服装、棉纺、针织、化纤、牛仔布、家纺等产业。这一完备的产业链,能最大程度摊薄技术创新的成本,实现技术价值产出的最大化。若单一企业缺乏完备产业链,也可由政府牵头,联合相关行业在产业链基础上协同创新。
独一无二的技术,可以创造独一无二的品牌。市场竞争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无一不需要创新。以技术支撑,张扬品牌,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徐卫林教授认为,科学家以深入的研究探明事物究竟;企业通过集成创新,使发明原理实现工艺简单化,让普通工人掌握。自主创新中,科学家的原始创新和企业的集成创新缺一不可。实验室里的成功,若不能让企业转化,开拓新的市场,以创新驱动发展,不算真正的自主创新。
小资料
嵌入纺
嵌入纺,全称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是由山东如意集团、武汉纺织大学等共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该技术解决了世界纺织业100多年来在长度、细度、原料来源上存在的3大难题,实现了纺纱理论、纺纱设备、纺纱技术、配套技术的4个突破,同时还实现了超高支、低支高纺、资源充分利用、多种原料组合、节能降耗5大创新。它的发明问世,对推动我国纺织行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换代,提升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的原理,是采用两根长丝、两根短纤维粗纱须条,形成3个加捻三角区,并通过在三角区中增强长丝嵌入式系统定位的运行方式,为短纤维提供成纱的足够强力,从而大大降低成纱对短纤维的根数、长度、捻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