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省高校推进“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高校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武汉纺织大学作为试点高校之一,探索“选优配强”长效机制,解决了支部工作和教学科研“两张皮”的问题。系列报道“党旗下的故事”,今天请听《武汉纺织大学挑选学科“领头雁”,强壮党建“主心骨”》,由湖北之声记者何伶凌、通讯员侯庆采制:
2008年,李进平博士毕业后到武汉纺织大学任教,主攻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当时研究该方向的学校同仁寥寥无几,李进平遇到困难无人商榷,有了点子也没人分享。
正当他一筹莫展时,2010年,李进平所在的环境支部筹谋起“为青年教师找团队、帮助团队找课题”的活动。支部书记亲自为他牵线搭桥,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和科研项目支持。不到两年时间,李进平牵头的5人研究团队正式组建,去年底,团队还一举揽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25万元经费资助。
李进平:支部请了很多有经验的专家,比如华科、中科院的专家来给我们指点把关,包括亲自把本子发过去,帮我们改,这方面使得我们非常受益。
支部活力的迸发正来自于环境学院开展的“选优配强”工程,学院连续两年挑选“正教授”担任党支部书记,开展了一系列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支部活动,与此同时,学校还实施了“双百工程”,100个教工党支部与100个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将“选优配强”的效能最大化。
环境学院分党委书记罗汉春:这种方式除了指导、帮扶之外,同时还能够交流感情、相互沟通。从而让教工都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就能在工作中考虑怎样为学生服务。
目前,武汉纺织大学60个教师党支部中,支部书记全部拥有博士或副教授以上学历职称,正教授担任支部书记的比例已接近两成。
通过选优配强,纺大的一批批学科“领头雁”成为党建“主心骨”,解决了支部工作与教学科研两张皮的问题。如今,学校在探索从支部中培育学术带头人,全面实现党建、学术的双交叉、双带头。
武汉纺织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刘义:在学校教师党支部书记一块,有一些单位我们还增设了教师党支部副书记,这些副书记都是年轻的博士或学者,下一步我们将把这批年轻博士和学者培养成为学科带头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