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新一轮“三万”活动开展以来,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全面部署,第一时间选派了一支素质好、能力强、作风硬的队伍,前往罗田县大河岸镇驻点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
在为期四个多月的驻点工作期间,工作组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紧紧依靠当地群众,听取农户心声,征求群众意见,科学合理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编印了数千份宣传手册进行发放,在政策宣讲和走访活动中提高群众素质、增强群众参与。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培育经济增长项目、将数千户万余人纳入网格管理并做好专业培训、专门建立三万活动专题网站、坚持以工作日志的方式接受广大群众监督等一系列具体惠民举措,因地制宜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帮助建设了一个好支部,完善了一套好制度,形成了一个好机制,为驻点村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2013年12月,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开展新一轮“三万”活动的号召,开展动员会、学习会,严格筛选把关,组建了“三万”工作组。同时下发了活动资料,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学习。
结合枫树垸村、高庙村、古城寨村和竹林垸四个驻点村的实际情况,在收集资料,熟悉民情,了解民意的基础上,工作组制定了“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三万活动实施方案”和具体配套措施,明确工作要求。
工作组坚持以工作日志的方式,记录三万工作轨迹;定期完成工作简报26期,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主动做好图文信息归档保管工作,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后期完成的农村调查报告等共计约8万余字,保存图片信息2000余张。
二、积极宣传政策,密切党群联系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组结合驻点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会议、座谈、交流学习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参与。立足驻地实际,出资制作了宣传牌,安装在各村显著位置(古城寨村:道路安全的宣传;竹林垸:森林防火的宣传;枫树垸:群众路线和池塘清洁的宣传;高庙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宣传),突出宣传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入户发放了十八届三中全会读本、中央一号文件、计划生育宣传册等资料2000多份,确保信息入户入民。
三、深入走访农户,狠抓工作落实
工作组入驻罗田县大河岸镇以来,一直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考察驻地民情,充分发挥各村优势;“下基层,送温暖”,帮扶困难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倾听群众心声;形成调查报告,理论助推实践等一系列具体举措深入基层、走访农户、熟悉民情、了解民意、兴办实事。
四、资金筹措到位,为民兴办实事
根据有关要求,学校为驻点村筹措资金共计10万元,于2014年2月底按时全额转账到镇政府,镇政府也已根据工作组与各村签订的“实事责任书”所规定的事项分配到了各驻点村。工作组本着服务群众的宗旨,通过为民兴办实事,积极开展“惠万民”活动。
巩固前期成果。工作组完成了原建6口水塘的扩塘增容、重新维护和附件工程的修整;对学校前几年援建的板栗科技示范基地进行了移稀、嫁接和翻整等工作。针对当地板栗林种植过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以市场和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板栗。努力解决原有板栗林种植过密、销路不畅,种植户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向当地政府进行了反映和建议;工作组和驻点村的干部一起发动群众在各村进行道路清洁、房屋整洁、池塘洁净、维修垃圾池等“洁万家”活动;为了响应罗田县建设“生态罗田”的号召,工作组还参与了参加植树、道路绿化等活动;工作组还对各驻点的绿色农业、生态养殖业、旅游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同样也在本工作组的农村调查报告中进行了反映,并提出了改革建议。对竹林垸村村民出资100万承包荒山新建生态农庄的事迹加以了深入调研,工作组利用深入农户的机会对此致富典型进行了宣扬,同时工作组队员利用经济学专业的优势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的宣讲,对驻点各村村民进行了有关市场经济规律的解读,引导大家科学地实现增收致富。
完善基础设施。工作组通过资金整合,积极参与高庙村新通组公路修建、古城寨村道路附件工程维修和各村路基平整等工作。根据工作组的走访调查,道路问题,尤其是水泥通组公路的修建是群众最关心、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作组有针对性地在驻点村原有基础上参与增加公路里程和公路维护的工作。虽然工作组的资金不多,但可以通过少量资金的参与达到带动和督促各村的道路建设的目标。这些工程目前都已完工。
消除安全隐患。根据山上村的消防现状,工作组利用支持资金计划购买消防器材,包括肩背式和手提式灭火吹,帮助古城寨村和竹林垸村等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的村子消除森林火灾的隐患。目前灭火吹已经委托当地林业部门进行统一购置。工作组的做法已经起到了“传、帮、带”的效应。据悉,当地林业部门考已经虑今后将会为所有乡村配备灭火吹等消防器材。
倡导科学致富。工作组协调各方力量,进行了图书捐献活动,于3月12日向驻点地捐献了约700多本关于科学致富的书籍。
工作组与各村委会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项资金的使用范围,规范了双方的责任。工作组定期和不定期地积极到各村各项目的现场进行视察和监督,通过记录“实事进度检测表”对各项实事进行监控,保证了各项工程按时保质地完成和支持资金的落实。
五、注重参与引导,优化网格管理
工作组以当地政府确立的网格建设试点枫树垸村为工作重心,探索和参与当地的农村网格化建设工作。在完成各村基础信息的收集和统计汇总的基础上,工作组通过信息跟踪和技术协助,帮助当地顺利完成了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网格片区划分,按照“一格一员”的要求配备了网格员,实施了登记注册,并利用公示牌的形式将网格划分平面图、网格管理体制、网格管理流程图、网格管理员职责等进行了公示。工作组利用专业优势,将配备的电脑进行了维护和优化,保证了网格化设备的正常运行。在驻点各村基本实现了100%的宽带进村,许多均为光纤接入。工作组入驻的第一周就与驻地政府一起为枫树垸村委安装了4M光纤宽带,完全满足网格化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同时,工作组与当地干部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网格管理制度和流程。网格化建设稳步推进,正按照县政府、镇政府的统一规划进入到下一阶段。
六、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惠民成果
工作组与驻点地政府一起制定了网格化建设的工作流程、职责分工、信息报送等规章制度;建立了网格管理信息管理员培训和考核的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了驻点村党员干部廉洁制度、资金资产管理制度、民主议事制度等。工作组还与驻点村干部一起开展“文明乡村、星级文明户”的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了农村社会服务、环境保洁等长效机制。特别是建立起了学校与驻点村长期(6年)帮扶的工作机制和密切的工作关系,极大地保证了我校与当地的各项工作的持续进行。
七、严守工作纪律,积极开展工作
驻点工作期间,工作组坚持长期驻村,吃在农户,住在村委。工作组只帮忙、不添乱、察民情、惜民力、注言行,自觉遵守各项工作纪律,严厉杜绝公款娱乐消费和接受村和农户馈赠的钱物(包括土特产)等违纪活动,与当地村民群众、政府干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纪律严明的工作作风和扎实苦干的工作态度,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媒体的一致好评,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省直“三万”工作队形象。
八、制作专题网站,创新工作举措
工作组在驻点期间,拓宽活动平台,创办了“三万”工作专题网站(http://blog.sina.com.cn/dha3w),将“三万”工作与新媒体、新技术相结合,积极推进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高了“三万”工作的效率和科学化水平。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三万活动专题网站”(http://blog.sina.com.cn/dha3w),设有“ 图片展示”、“工作日志”、“工作简报”、“工作成效”、“工作计划”、“宣传资料”、“驻点概况”、“工作组介绍”等栏目,发布了各类共计194余篇的文章,挑选并发布了图片600余张,收集发布各种政策宣传文件38篇,全面展示工作。
九、上级高度评价,工作扎实有效
省委办公厅、政研室、省纪委、省教育厅通过对工作成果、工作作风、工作形式的严格督导检查,对我校外经贸学院工作组予以高度肯定。尤其是,创办“三万”活动专门网站和与各村签订“责任书”、坚持每日写工作日志、详细记录“进度检测表”以及编写农村现状调查报告等创新工作举措受到了省厅巡视组、片区负责单位领导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三万”工作的一项创新。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严学军书记更是盛赞纺大外经贸学院“三万”工作人员用心、用情、用爱投入群众工作,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始终以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将组织交托的工作当成自己热爱的追求,并且探索创新了好的方式方法,精神境界难能可贵,是其所巡视的高校“三万”工作队中最优秀的工作队!
十、媒体广泛报道,影响深入人心
3月9日《黄冈日报》以《武汉纺织大学“三万”工作组为罗田百姓办实事》为题,高度评价了我校“三万”工作情况。3月3日湖北省高校系统“三万”活动简报(第9期)将我校“三万”工作组开展的活动作为优秀典型进行了长篇幅报道。罗田县政府网站2月28日以《外经贸学院驻罗田“三万”工作组进入“兴办实事”阶段》为题、大河岸镇镇政府网站3月14日和1月14日分别以《武汉纺大外经贸学院驻大河岸“三万”工作组兴办实事》和《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工作组进驻大河岸镇开展“三万”活动》为题,图文并茂的展示了工作组富有成效地工作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