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南方日报〗专家对话:西樵山香云纱,能成为非遗产业化典范

通讯员:陈梦来源:纺织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25-10-16审稿:admin

立足详实史料与科学检测依据,《西樵莨纱,品冠天下——西樵山香云纱起源蓝皮书》系统梳理香云纱历史脉络,对其文化价值与工艺精髓进行深度解读,并为西樵、为南海推进香云纱产业品牌化发展、全球化传播提供路径参考。

这份蓝皮书由专题调研形成,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姜会钰是调研组成员。在他看来,香云纱原产地且核心技术均在西樵山,西樵山香云纱能从非遗技艺向全产业链价值提升转变,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非遗产业化典范。

《西樵莨纱,品冠天下——西樵山香云纱起源蓝皮书》发布。 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西樵莨纱,品冠天下——西樵山香云纱起源蓝皮书》发布。 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南方日报:蓝皮书溯源千年技艺,锚定产业未来。香云纱是中国丝绸文化的活态瑰宝,在其传承发展中,西樵山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姜会钰:在香云纱的发展传承中,西樵山是“原点”。

为什么这样说?香云纱得益于西樵山下河泥富含的铁离子,采用天然染色工艺,核心技术标梭平纹机改革、“马鞍丝织提花绞综”等由南海西樵民乐儒林村程氏家族创制、改良创新。近15年来,传统香云纱也在非遗传承人与当代设计机构的创新实践中,焕发新生。可见,香云纱的原产地和核心技术均在西樵山。

南方日报:蓝皮书从四个方面对西樵山香云纱进行了相关研究。香云纱在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不同维度,有哪些独特价值?

姜会钰:我们认为,西樵山香云纱有着自己的定义。它是根植于南海西樵山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以纱罗织造技艺和天然染整技艺为核心的非遗丝织品。其“透孔结构+植物染色”的技艺组合在全球丝绸品类中具有不可复制的稀缺性,兼具历史符号价值与当代产业潜力。

西樵山香云纱具备“软黄金”的经济稀缺性、“黑珍珠”的美学独特性,以及相应的深厚文化积淀。在经济上,西樵山香云纱在民国时期就价比黄金。现在香云纱的用户具有高客单、高黏性、高复购的特点。其稀缺性来自于香云纱每年仅有8个月的生产时间,难以机械替代。

从文化附加值上,古法染整香云纱走进了中法时装周,具有国际品牌元素。在美学维度上,香云纱拥有“墨玉金笺”的双面异色视觉特质,同时薯莨织物的天然抑菌率、透气性等,让香云纱被称为“夏日圣品”。其“蕴五色而显庄重”的色泽,也成为“新中式”的美学代表。

南方日报:根据此次专题调研,西樵山香云纱的产业发展如何?在以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它拥有哪些优势,又应如何把握机遇?

姜会钰:目前,南海区现有与香云纱相关的企业约18家。其中,西樵镇主要有4家从事香云纱相关生产、推广的企业及机构。西樵山香云纱产业依托历史传承与非遗保护,加快形成以生产制造为核心、文化推广与文旅融合为辅的产业体系。当然,西樵山香云纱也面临着产业集聚水平、文化价值转化、海内外品牌建设、协同传播机制等方面的新挑战。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文化强国”与“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国家《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推动香云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

在这个背景下,蓝皮书提出“四强”行动建议。一是强生态行动,构建全链条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二是强文化行动,推动非遗价值的当代转化;三是强品牌行动,打造“东方爱马仕”时尚标杆;四是强传播行动,构建全球化立体传播矩阵。

我们期待,西樵山香云纱能从非遗技艺向全产业链价值提升转变,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非遗产业化典范,正可谓“天下香云纱,根脉在西樵”。

南方日报: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10/14/c11813668.html?from=weChatMessage&colID=2631&appversion=12900&firstColID=2631&enterColumnId=0

编辑:郑婷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