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聚焦】2025年第28期: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易长海教授团队发表光动力抗菌纤维相关重要研究成果

通讯员:郭菲来源:技术研究院、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阅读:发布时间:2025-07-24审稿:涂耀威

近日,先进纺纱织造及清洁生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牛仔研究中心易长海教授团队王震副教授课题组硕士研究生郭菲同学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题为“Flexible Double Bonds-Enhanced Photodynamic Therapy toward antibacterial Resistance”的高水平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21/jacs.5c07262)。武汉纺织大学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技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郭菲同学为第一作者,易长海教授、王震副教授和韩国高丽大学Jong Seung Kim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光动力治疗(PDT)因其具有高精度、无侵入性、低毒和可重复治疗等优点,在医用治疗领域得到广泛认可。光动力治疗利用光敏剂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并与氧分子作用,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活性氧(ROS),可以实现杀灭癌细胞以及导致细菌死亡或抑制其生长。目前,光动力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光敏剂的设计实现在缺氧条件下高效的肿瘤治疗效果。近期研究表明,多数新型光敏剂分子带有灵活的碳碳双键结构,可以在缺氧条件下高效产生的Ⅰ型活性氧,从而突破传统光动力治疗对氧气的依赖瓶颈。然而,目前对于含碳碳双键结构的光敏剂高效生成Ⅰ型活性氧的作用机制尚未形成清晰认知;同时,将光动力治疗在纺织品领域相结合,以实现持久抗菌以及伤口促愈合的相关研究较少,这些均为亟待探索的重要方向。

本文设计合成了调控电子供体与受体间连接键(碳碳单键、双键、三键)的三种新型光敏剂,含有柔性双键的PS-D+在光照下可以形成非平面结合,显著提升活性氧(ROS)的生成效率,尤其增强一型ROS(超氧阴离子)的产生。利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含这三种光敏剂的抗菌纤维。实验表明,这些纤维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在体内感染小鼠的伤口敷料实验中,都展现出长期良好的抗菌性能,能加速伤口愈合,有望成为可持续且生物安全的伤口敷料。

王震副教授:2022年6月加入武汉纺织大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要从事功能纺织材料及功能面料、有机多孔材料和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研究。迄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Adv. Sci.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近30余篇。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省级高层次人才项目。

编辑:夏奎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