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用光影记录中国 传媒学院2025年第9期研究生学术论坛顺利举办

通讯员:夏佳欣来源:传媒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25-04-17审稿:马庆

4月16日上午,在传媒学院308会议室,学院2025年第9期研究生学术论坛顺利举行。本次论坛主题是:“用光影记录中国:四位‘学徒电视人’的实践之旅”,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范新语、程天祺、习洋辉、夏佳欣四位同学分享了他们过去一年里在湖北电视台纪录片部、湖北经视的实习经历。论坛由副院长马庆主持,金宜鸿教授点评,新闻与传播、戏剧与影视的多位研究生到场旁听。

范新语同学以“平凡如我,也能闪光:从打杂到打光的进阶之旅”为题,讲述了她通过在湖北经视《快乐银龄》栏目实习,成长蜕变的过程。实习中,范新语需要学习如何在采访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采访中怎样与社区的老年人沟通,用什么视角拍摄记录老年人丰富多彩的快乐生活。其中,既有挑战,如因紧张忘词、拍摄走位失误等问题,也从中收获了温暖与感动。她感慨道:“摄像机拍下的不仅是节目素材,更是我自己从‘完成任务’到‘读懂人间’的成长。”

程天祺同学以“从‘雾里看花’到‘拨云见日’:在媒体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为题,分享了他在湖北电视台纪录片部的实习经历,湖北电视台纪录片部是国内一流的纪录片制作团队,在国内同行中以“产量高、强度大、精品多”著称,在随团队“摸爬滚打”的半年中,他经常要在清晨五六点起床,忙碌到深夜才能休息。今年年初,在恩施的一次拍摄,因为身体消耗过大,一下子病倒了。他告诉同学们,做一个好电视人除了专业能力外,还要有强健的体魄、积极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他建议同学们通过自制内容提升创作能力,同时,分享了学习影视制作软件的途径,鼓励大家持续学习新技能,适应行业变化。

习洋辉同学以“从‘情’到‘影’:叙事类纪录片拍摄的实践探索”为题,分享了他在湖北电视台纪录片拍摄中的许多细节。2024年,习洋辉参与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拍摄工作,深入到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记录明清古村落的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故事。习洋辉详细介绍了拍摄过程中如何通过门楣、匾额等文化符号,展现民族精神的代代传承。他提到,在狭窄的青石古巷中,团队克服了设备限制,通过创新的拍摄手法和技术手段,让历史与现实交织,赋予影像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现场合影)

夏佳欣同学以“星图与暗礁:在理想原野与现实潮汐间锚定人生坐标”为题,讲述了她在湖北电视台和腾讯的两段实习经历。她谈到如何在不稳定的工作环境中寻找机会,并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逐步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夏佳欣提到,在腾讯实习中,由于经历国家“双减”政策,她所在的项目解散、裁员,使她毅然选择通过读研提升学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她鼓励同学们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用试错积累经验,为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到方向。

金宜鸿、马庆老师逐一点评了四位同学的发言,金教授认为四位同学的媒体实践内容很充实,收获很大,有的同学已经具备毕业后直接进入这电视行业的资格。他们的汇报也给我们思考如何培养专业性硕士研究生,指导他们完成毕业设计环节提供了启示。马庆老师对四位同学走出校门、走入实践场域,用辛劳与坚持完成繁重的实习任务表示钦佩,对他们用心准备此次论坛的发言内容表示赞赏。他相信,通过传媒学院的研究生论坛,会进一步做实我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并带动更多的导师和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校外专业实践活动中,真正将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