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数理科学学院举办第二期阳光论坛暨第35期学术沙龙活动

通讯员:李依静来源:数理科学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21-05-17审稿:段溢波

为了促进学科交叉,加强合作,增强团队之间的协作,进一步提高数理学院科学研究水平,在学校科技处和研究生处的大力支持下,数理科学学院阳光论坛第2期暨第35期学术沙龙专题报告于5月13日在崇真楼(南)A3028应用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举行。该专题报告由大学物理教学中心的汪枫博士和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时亚洲博士主讲。副院长张本龚及学院相关教师参加了报告会。

汪枫博士以“十年”为汇报主题,趣味性地回顾了自2011年入职以来所做的一系列科研和教研工作,整个叙事分为2个阶段(2011~2016&2017~2021)。在第一阶段(2011~2016),汪枫老师介绍了2011至2016年间所开展的科研工作。报告从空间环境问题切入,提出范阿仑辐射带的危害(指在地球附近的近层宇宙空间中包围着地球的高能粒子辐射带),引出ELF/VLF波在消除高能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数值模拟(全波解&射线追踪)得到人工ELF/VLF波的传播路径,展现了ELF/VLF波的传播特征。第二阶段(2017~2021),汪枫老师回顾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从传统教学向数字化转型的成长历史,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和课程内涵4个维度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在场教师在交流的同时,也肯定了汪枫老师在教学工作上的付出和匠人精神。

时亚洲博士进行了题为“Salt-Dependent RNA Pseudoknot Stability: Effect of Spatial Confinement”的报告,从新冠疫情及新冠病毒的结构、感染人体的过程、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等与我们切身关注的话题,引入RNA假结空间结构及其稳定性预测的重要性,进而系统讲解了构建RNA粗粒化结构模型的过程,以及利用该模型对空间受限条件下RNA假结在离子溶液中的结构及其稳定性,为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汪枫博士,讲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2011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9月入职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离层物理与电波传播。现主要从事教育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是我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第一批探索者与实践者,荣获全国信息化大赛微课一等奖、中国高校电视奖教学类一等奖、中纺协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大学物理实验被评选为湖北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改革案例。

时亚洲,博士,副教授,楚天学子,2015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大分子(RNA、DNA)的空间结构预测及折叠机制、生命系统的数学/物理建模和复杂疾病(如肿瘤)的发病机理研究等。目前,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科技厅面上项目1项及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并多次荣获武汉纺织大学 “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