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校举办第三期“阳光论坛”青年论坛(艺术分论坛)

通讯员:王慧 李晓云来源:传媒学院 阅读:发布时间:2020-12-15审稿:曾令玉

12月10日,第三期“阳光论坛”青年论坛(艺术分论坛)在南湖校区尚美楼T201举办。轮值主席传媒学院院长沈祥胜教授主持本次论坛,科技处副处长王良波、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曾令玉、艺术相关院部骨干教师以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来自传媒学院的窦瑞晴、王慧,服装学院的郭丰秋、徐贤敏,艺术学院的李朔、王正莹,六名青年学者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现状、研究过程和未来研究计划。

参会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对于各位老师汇报的研究内容非常感兴趣,与汇报的青年教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传媒学院窦瑞晴汇报“价值链视域下传媒企业多元化扩张路径研究”:

12月10日,在阳光论坛(艺术分论坛)上,传媒学院窦瑞晴汇报了“价值链视域下传媒企业多元化扩张路径研究”,在研究中,她将价值链理论体系引入到传媒产业发展实践的研究中,提出媒体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质则是价值创造和实现过程的变革,即从基于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向基于价值链的新的商业模式的转变。研究涉及到不同多元化类型企业的价值链优化路径研究,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区别设计出多元化整合战略,探索具备颠覆性创新特质的商业模式的可能性。研究还关注了价值链视域下传媒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最优程度的问题,并对价值链视域下传媒企业价值增值空间和增值位置进行了实证分析,还探讨了传媒企业价值网模块再造、价值重构与商业模式创新等问题。该研究将我国的传媒企业置于全产业链的框架中,探讨新时期传媒企业多元化商业模式建构的实践路径。

窦瑞晴,新闻与传播学博士,2019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具有经济学和传播学双重学术背景,在博士和研究生期间发表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中发表在《新闻大学》的一篇论文获得2017年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度最佳成果奖,博士毕业论文获得优秀等级。于2019年7月入职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

传媒学院王慧汇报“制度压力下制造商服务化战略转型及绩效研究”:

12月10日,在阳光论坛(艺术分论坛)上,传媒学院王慧汇报“制度压力下制造商服务化战略转型及绩效研究”,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未来更要成为制造强国,制造业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也将制造业服务化作为未来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国外很多知名制造业企业已经成功进行了服务化转型,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面临着很多困难,尤其是服务投入难以获得预期回报,服务化转型失败率高。王老师从制度理论出发,研究制造商在制度压力下的服务化战略或许可以解释制造业采纳服务化的原因以及部分解释服务化绩效,为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转型提供一些参考。

王慧,女,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讲师,201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市场营销管理专业,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SCI论文1篇, CSSCI论文1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品牌管理、企业创新战略、企业危机公关等相关领域。

服装学院郭丰秋汇报“衣以载道——楚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研究”:

12月10日,在阳光论坛(艺术分论坛)上,服装学院郭丰秋汇报“衣以载道——楚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研究”。对目前楚文化和服装设计相结合的研究现状作了述评,认为该研究是近年来的艺术设计领域学术兴奋点之一,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和前景。围绕着刚刚结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郭丰秋介绍了她的研究历程和研究成果,认为从艺术设计角度观照诸多楚文化元素,将其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去,既有利于弘扬和传播楚文化,又有助于丰富现代服装设计语义,提升本土服装设计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质感,推动其文化复兴进程。此外,她从地域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研究方面、先秦服饰文化比较研究方面进行了未来研究计划展望。

郭丰秋,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美学学会会员。201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7月就职于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2019年3月至10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访问。主要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设计艺术。主持完成国家社科一般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项目4项。出版专著、教材各1部。在《装饰》《江汉论坛》《丝绸》等杂志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服装学院徐贤敏汇报“服装舒适性研究——皮肤摩擦舒适性”:

12月10日,在阳光论坛(艺术分论坛)上,服装学院徐贤敏汇报“服装舒适性研究——皮肤摩擦舒适性”。她介绍了皮肤的摩擦是纺织服装制品的亲肤性,硬创伤防护组件适应性,军械装备的舒适性等领域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介绍了舒适服装压力与纺织服装材料摩擦舒适性在军用方面的应用前景。

徐贤敏,服装学院,博士,本科与硕士毕业于武汉纺织大学服装设计系,日本文化学园大学被服环境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体工学,人体工效学与服装舒适性。本人的前期研究成果已在日本学术期刊纤维消费科学上发表学术论文两篇分别为:伸缩性下装的静态服装压力分布与动态服装压力变动,运动服对皮肤摩擦的实态与摩擦条件对皮肤表面三维构造的影响,并在京都女子大学举办的第35回被服卫生学学会上进行了口头发表及发表会议论文一篇。

艺术学院李朔汇报“英国时尚奢侈品匠艺文化研究”:

12月10日,在阳光论坛(艺术分论坛)上,艺术学院李朔汇报“英国时尚奢侈品匠艺文化研究”。奢侈品文化研究不仅仅是一种设计领域里面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消费社会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在它背后隐藏着深刻的设计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心理学、美学、人类学等学科的重大意义,即具有多种学科交叉的多元性,也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课题从英国奢侈品思想的发展变迁、奢侈品的源起、奢侈品概念的再阐释、奢侈品与文化认同、奢侈品的符号价值、奢侈品在英国的设计精神、奢侈品在未来设计领域中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跨越横向和纵向的历史时空坐标之上的学术研究,使我们重新认识奢侈品的意义和价值。

李朔,女,博士,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艺术设计学士,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硕士,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工业设计轨迹与探源研究,中外设计文化思想比较研究,英国设计伦理与可持续性研究等,已发表论文有《中英工业设计发展的社会思想比较研究》,《传统与变革——英国设计的手工艺“怀旧”》,《设计之“无”:设计的发生逻辑与存在形式阐释》。

艺术学院王正莹汇报“学院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的个性化探索与实践”:

12月10日,在阳光论坛(艺术分论坛)上,艺术学院王正莹汇报“学院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的个性化探索与实践”。在研究中,她从组织识别系统(CIS)理论、品牌定位理论的角度,结合其在学习工作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学院品牌”这一在长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公众认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符号的无形资产进行了探究。通过其相关实践经验,她探讨了学院对无形资源的挖掘和活化的可视化工作。提出了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可以为学院创造发展契机,优化和拓展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为学校赢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这一观点。同时她在汇报中分享了国际一流艺术类院校视觉识别系统的案例,提出了其对于院校视觉识别系统模块化、标准化但不失个性化实施方案的策划要点。

王正莹,艺术学院讲师,硕士,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后保送同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汉字字体设计发展,荆楚文化符号活化设计应用等,已发表论文有《汉文正楷的发展以及其对楷体印刷字体的影响及研究》,《楚文化的形象设计在视觉传达专业中教学实践》。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