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邀请,外语学院“_”特聘教授、湖北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汤富华教授赴上海师范大学作题为《翻译的澄明:重思诗歌不可译论》学术讲座。汤富华以其广博的学识、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师生们梳理了翻译学科的缘起及发展,以比较文学的视角,哲学的方法论,从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维度,阐释了翻译的本质,对翻译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汤富华首先从翻译的发生谈起,引用了卡特福德对于翻译的定义,点出翻译行为包孕了第二语言、中介语与母语的语际运变(inter-lingual transformation),并进一步指出在翻译中存在着不能译与不可译两个不同的维度。不能译是能力问题,事关译者的语感;不可译是哲学问题,事关超验。所谓的对等、一致等概念的提出,都是一种逻格斯中心主义在作祟。我们能做的,就是悬挂这种一成不变的绝对意义,满怀欢欣地进行翻译实践。诠释学普遍意义显示翻译只能是某种文本对于意义的非绝对演绎,是一种涵义。而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翻译学科的核心问题是语感问题,双语语能才能最终导致翻译对等或一致的发生。翻译研究的学科意义在于翻译对于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也正是这个意义召唤了众多不同学科的介入。最后,汤富华回答了与会师生的相关困惑与问题,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讲座结束后,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耘华教授总结道,翻译学科是一个兼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学科,只有长期从事翻译实践并持之以恒进行翻译理论的哲学思考的学者,才能达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澄明之境,才能将翻译问题谈得如此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