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飘香。9月10日至11日,武汉纺织大学迎来2025级新同学,校园内彩旗飘扬、人声鼎沸,处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怀揣梦想与期待,在家人的陪伴下踏入纺大校门,开启人生新征程。
校党委书记徐卫林、校长傅欣以及校领导罗锦银、程碧海、冯军、王栋、王新云深入迎新一线,在各报到点和“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驿站与新生亲切交谈,走进学生公寓查看住宿条件,来到实验室了解专业设施,为新生送上“爱心礼包”和特色纪念品,并与新生共同参加集体生日会,将学校的关怀与期望传递给每一位新同学。







校园主干道上,“爱国 励志 求真 力行”的标语与“自强不息 经天纬地”的纺大精神交相辉映,崇真楼前“你好新同学”的喷绘彰显纺大师生的澎湃热情。“志愿服务驿站”与“后勤迎新点”随处可见,交织成温暖的迎新图景。


为实现新生“轻松到校、便捷报到”,学校构建起全链条服务网络。在武汉站、武昌站、汉口站及江夏客厅地铁站值守的迎新专车准时发车,为近千名新生和家长提供“下车即到校”的精准服务。校内交通实现科学调度,通过与属地交警联合执勤,设置专用通道与临时停靠区,保障近万台送生车辆有序通行,校园摆渡车穿梭于各站点,让新生从校门到宿舍“无缝衔接”。

迎新现场,师生志愿者组成的“红色暖流”成为最美的校园名片。团委统筹招募培训南湖、阳光两校区共计400余名志愿者,开展迎新引导、咨询、跟车等服务,高效应对双校区迎新需求;来自各学院的千余名志愿者在各报到点协助新生搬运行李,在咨询台解答专业疑问,用“同学这边请”“行李我来帮你搬”的亲切话语驱散初秋的炎热。在后勤保障处和各学院搭建的“清凉驿站”里,酸梅汤、茶水、冰块等解暑物资源源不断供应,纳凉区的风扇送来阵阵凉风,充足的座椅让远道而来的家长得以歇歇脚;保卫人员顶着35℃高温指挥交通,汗水浸透的制服见证着责任担当;宿管大叔和阿姨全时段在岗,一边帮助新生快速办理入住手续,一边为有需要的新生登记报修。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总站,AI辅导员“AI织导”智能体在大学生活动中线下与广大新生见面,引新生驻足互动,很多参与答题和活动的同学还领取到了专属纪念品。大学生活动中心内,新生们有序领取军训服装,迷彩服堆成的“绿色小山”寄托着青春的军旅梦想。在“绿色通道”服务点,七十余名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收到“爱心礼包",资助专员现场讲解资助政策,用细致服务温暖学子心。

家校共育的桥梁在迎新期间温情搭建,各学院领导班子、专家学者、新生辅导员等通过召开家长课堂、深入宿舍一线等形式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共话学生成长新起点。各学院组织新生家长参观纺织科技馆和国防教育馆,从校史校情、纺织文化、科技成果等方面展示纺织与科技融合的无限魅力。多名新生恰逢今天生日,研究生院以及各相关学院为新生准备了生日蛋糕,让新生感受“到校即回家”般的温暖。



各学院精心策划的“思政领航课”“专业启蒙课”让新生提前触摸纺大魅力。纺织学院“纺织纤维轮”特色展区前围满新生与家长,志愿者细致讲解纺织在航天、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令不少家长感叹“刷新了对纺织的认知”;机械学院、材料学院迎新点前,“奋进新征程”“筑梦有我”的手举牌成为新生打卡热点;电子电气学院智能车“整装待发”,引得新生们争着围在展台前学习操控车辆;服装学院精心准备了新生礼包,以优秀毕业生合集激励志向,以创意作品展示点燃专业兴趣,以手绘地图助力适应环境,彰显育人初心与专业内涵;外国语学院邀请新生参加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一堂深入人心的微党课、一段浸润心灵的双语抗战家书阅读、一次敞开心扉的初心对话等环节,激励青年一代勇担强国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