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十四五回眸 开启新征程】聚焦创新提质,全面推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张强 郑君杰来源:研究生院 学科建设办公室 阅读:发布时间:2025-10-11审稿:黄纯辉

【编者按】:“十四五”时期,武汉纺织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未来纺织”的特色发展方向和“一元领先、多元并进、突出特色、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开启了“双一流”建设的加速度。入选湖北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牵头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实现历史性突破。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学校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实现“双一流”建设突破的关键时期。

为回顾总结学校取得的发展成就,展望未来发展思路,学校新闻网推出【十四五回眸 开启新征程】专栏,全面展示“十四五”时期,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生投身“美好纺大”建设新实践,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激励全校师生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为谱写学校建设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四五期间,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以“满足条件、服务需求、提高质量、彰显特色”为主线,细化任务压实责任,形成学校统领、部门施措、要素驱动、师生参与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新机制,高质量完成好学科建设工作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一、学科建设工作

1.申博攻坚获里程碑式突破

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学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材料,学校顺利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提交到国家层面的2个博士学位点(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和6个硕士学位点(生物医学工程、资源与环境、税务、审计、工商管理、应用统计)全部获批,硕士点获批数量位居湖北省第二,学位点获批率100%,实现我校博士点“零的突破”,构建覆盖“本硕博”全链条的纺织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2.纺织学科入选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

2023年初,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若干措施》,学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被确定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学校以建成世界一流纺织学科为核心目标,以人才为第一资源,打造高层次领军人才聚集园地,形成“院士+杰青+青年博士”的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在2023年、2024年省属高校一流学科考核中分别排名第三和第二。

3.学科排名持续提升

纺织学科在2024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和“软科中国最好学科”均位列第三。在2025-2026年度U.S. New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我校有8个学科上榜,其中,高分子科学学科(Polymer Science)是省属高校唯一进入世界前50的学科(全球排28位)。在反映学科实力的自然指数排名中,2025年学校位于内地高校第134位,2024年同期是192位,上升58位,在省属高校排名第2,上升幅度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2020年,学校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以来,十四五期间,共有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二、研究生教育工作

(一)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持续优化

学校承办首届全国纺织服装相关专业研究生教育大会,来自全国30余所纺织服装相关高校近200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同时召开了全校研究生导师大会,为深化湖北纺织产业与各地、各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全面、与时俱进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深入推进纺织服装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发出“纺大声音”。

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基础的研究生分类培养不断深入

1.招生结构战略性调整

研究生招生规模2025年相比2020年增长54.22%,其中理工类增长87.29%,到2025年9月在校研究生规模突破5000人(含留学生),2025年我校专硕占比达74.2%,超前完成教育部“十四五”专硕占总量2/3的规划目标。

2.分类培养模式创新

重构研究生培养方案,强化分类培养,打造立体化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科教融汇,与中科院在汉研究所建立稳定联合培养机制,科研反哺协同育人,研究生论文盲审一次性通过率达97.2%,共有456篇学位论文获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深化产教融合,成立校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其中稳健医疗(武汉)公司与我校共同申报的工程硕博联合培养项目获得湖北省首批重点资助。成立研究生工作站86个,其中省级工作站13个,实现专业硕士100%进站参与校企联合培养,“项目制”“订单式”的培养模式逐步形成。

3.导师队伍实现量质双升

导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导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科背景日趋合理。导师规模翻了一番,总数达1028人,其中企业导师378人,较2020年增长200%;专业硕士双导师制覆盖率达100%。强化导师分类管理,完善导师分类评聘与考核制度。成立导师学院,开展定期导师培训,形成国家—省级—校内三级导师培训体系,实现在岗导师培训全覆盖。

研究生思政水平与创新实践能力持续提升

1. 搭建研究生成果展示平台

“十四五”期间开展研究生各类学术论坛900余场,实现研究生全覆盖。研究生学科竞赛获奖实现数量与层级的双突破,跃升至全国第60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Sci. Adv., Nat. Comm., Adv Mater, JACS, ACS Nano, Adv Funct Mater, Angew Chem Int Edit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0余项。

2. 筑牢“大思政”育人体系根基

构建“课程思政—专业伦理—学术道德”三位一体思政框架,打造“导师—研究生辅导员—德育导师—学生信息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强研究生育人系统的协同联动,研究生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党支部获批省级样板党支部,品牌创建、党建引领卓有成效。

3.纵深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全面落实《学位法》,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加强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近年来获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9项,获省级及协会教研项目23项,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奖9项。持续推进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每年立项指导100余项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

研究生院积极推进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有关高校合作培养研究生,资助各类交换、游学和联培项目等近500万元,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400余人次,赴境外交流学习200余人次,连续多年主办和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完善了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管理机制,推动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管理和服务趋同化。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突破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是学校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历史机遇,学校将继续采取超常规手段,补短板、强弱项,坚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执行力、攻坚克难的决战意识,进一步做好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为湖北教育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程鹏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