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5月26日,我校召开思政课建设专题工作会议,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罗锦银召集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学工部、研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思政课课程改革方案,谋划思政育人新路径。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汇报了“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改革的方案。罗锦银指出,“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增强使命担当的关键课程。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课程改革需紧扣“时效性、针对性、创新性”三大原则,将党的最新政策动态、社会热点议题有机融入教学体系,切实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感染力。
罗锦银强调,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形势与政策”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开课,统一管理教师,设置专门教研室,定期开展好集体备课;要建立“能进能出”动态管理机制,对长期教学质量低下、违反职业规范的教师依法依规办理退出,畅通师资队伍优化渠道;实施“书记讲思政课”工程,各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要带头讲“形势与政策”课,覆盖全体师生;建立兼职教师试讲制度,确保思政课教学质量;建立“校内外专家联动备课”机制,邀请党政干部、行业楷模、学术名家参与课程设计,提升教师团队的政策解读能力与教学水平。
会上,各职能部门围绕 《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可行性建议。罗锦银总结指出,后续要强化政治引领,优化队伍结构,完善保障机制。各部门需压实责任,以更高站位推进规划落地,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师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