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来校讲学

通讯员:彭阳慈航来源:党委宣传部 阅读:发布时间:2013-10-20审稿:

10月19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教授受邀到我校作专题讲座,从“学风教风建设”、“改革与发展”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等维度与我校师生分享了他对大学“何以而立”的思考。全体校领导,学校中层干部及师生代表聆听了报告。校党委书记尚钢主持了报告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教授)

李校长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等古训,引出“固本”、“改革”、“定力”、“ 中和”等理念在大学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说,“立”要有别于其他的学校。任何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地方,很难成为一所名校。他对我校以特色而立,积极探索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予以高度赞许。他认为大学“立”首先需要根基,还需要养分、支撑及良好的生态。他认为大学无“本”不足以立,无“变”不足以立,无“定”不足以立,无“中”不足以立,无“异”不足以立。

李校长认为,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之“本”,学风教风问题不可小视。他说,大学要上水平并不是把本科、教学搞好就上水平了,但是这是最根本的,不能没有这个“本”,这应该成为大学立起来的根基。他认为,大学之间竞争最重要是培养人才水准的竞争。衡量一个学校好坏,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它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总体表现。

他指出,教育改革也应该成为学风教风建设中的一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要加强思政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要强化基础、加强实践,要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拔尖人才的培养,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要让学生成为他/她自己,要学点马克思主义,要把握未来教育的趋势。他强调,教育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能给学生更自由、更自主的学习机会。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才能具备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协同力。

李校长认为,大学要“立”起来需要养分,需要支撑。改革是支撑,通过改革可以获得更多的养分。要结合学校发展阶段,逐步实现几个战略战术转变。他谈了华科大从规模发展向提高质量、从服务社会到引领社会等10个方面的转变,强调了学科结构调整、学术组织重构、学科建设、人事制度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以及后勤改革的重要性。他说,高校要从服务社会到引领社会的转变,并不是说高校不要服务社会了,社会服务是高校必须坚持的,但引领社会是更高层次的社会服务。我们讲社会服务也要讲质量,不同的学校,社会服务的质量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能够做有原创性的工作,我们能够引领科技进步,甚至引领行业的发展,这样的社会服务是更高层次的社会服务。

“大学何以而立?何以而异?”李校长总结说,当良心与良知回归教育时,我们要固本强基;当理想与危机碰撞时,我们唯有改革求变;当长远目标与现状交织在一起时,我们要传承,也要创新;当功利与浮躁侵蚀我们学校时,我们需要定力与坚守;当一流与躁动联姻时,我们需要冷静、低调;当希望与失望缠绕我们时,我们需要勇气,更需要自信;当怯懦与无能附身时,我们需要大家的质疑与批判;当方向与路径迷失时,我们需要党和国家的指引。

校党委书记尚钢在主持报告时,热情洋溢的介绍了李培根校长在华中科技大学所做的工作以及其系列讲话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尚书记总结报告时说,李校长的讲座充满智慧,尤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从教育意义上对人生命意义的尊重,是对学生大爱真正的体现,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也引起我们思考“纺大何以立”的问题,希望广大干部进一步学习、借鉴、吸收,考虑我们应该如何行动。

李培根,1948年生,湖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副校长,2005年3月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相关阅读
点击量排行
发稿排行
more
  • 排名
    用稿数
    稿件来源
  • 1
    43
    宣传部
  • 2
    43
    宣传部
  • 3
    43
    宣传部
  • 4
    43
    宣传部
  • 5
    43
    宣传部
  • 6
    43
    宣传部
专题聚焦
更多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

武汉纺织大学版权所有 © 2018 Copyrights all reserved鄂ICP备15000386号-01 鄂公安网备42011102000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