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著名高等教育专家、中国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献君教授走进我校,就大学课程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为我校干部教师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会议由校长韦一良主持,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及教师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高等教育专家刘献君教授在报告现场)
刘献君教授认为,“课程建设是大学最重要的事,却又是最容易忽视的事。大学主要生产两种产品:课程、学生”。他从课程是学生和学校的结合点、学校和社会的结合点、教学和科研的结合点、学生个体和文化的结合点四方面阐述大学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尤其强调了课堂对于学生文化习得的作用。
刘献君教授引用美国康奈尔大学校长罗德斯的话,提出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他人,有倾听、阅读、观察和分析理解的能力,可以清楚准确地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意见、自信和好奇心,并且有能力保持自信和满足好奇心。”课程建设决不仅仅是教师的事,而是一项合作的事,需要学校领导、教师、专家、学生、校友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同时,结构决定功能。刘献君认为改革课程结构,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共性和特性、通识与专业、必修和选修、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刘献君教授特别强调,课程建设要站在文化的高度,遵循文化的规律,运用文化的方法,发挥文化的力量。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可以从改进教学方法为突破口。他认为教师可以从建构情境、激发兴趣、促进思考、督促鞭策四个方面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核心是针对性,备课首先要备学生。
校长韦一良在总结里指出,今年是我校“内涵建设与深化改革年”,深化教学改革、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学校今后几年至关重要的任务。刘献君教授关于大学课程建设的论述为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以知识导向转化为能力导向,将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